現代的學生很多都經不起困難和挫折,脆弱的“蛋亮心理”很普遍,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往往會采取過激的行為,或攻擊、或自責、或冷漠退讓,甚至出現輕生行為。在體育教學中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經受困難與挫折的考驗,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 挫折教育的內涵
挫折是指當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在環境中遭到障礙或干擾致使其動機不能獲得滿足時的情緒狀態,挫折教育包括挫折心理調整教育和挫折心理預防教育,它是教育者對青少年合理地設置適宜的挫折情境后,引導青少年積極地克服困難,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奮發向上,反復拼搏,最終戰勝挫折,達到成功的頂峰。
二、學生產生挫折心理的原因:
1 主客觀矛盾是導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
主觀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觀指滿足其需求的現實條件。主客觀矛盾的表現主要有:青少年物質生活需要與社會,學校、家庭的有限物質條件之間的矛盾,學業成功、工作出色的愿望與同學競爭的矛盾,自我表現的需要與機遇不平等的矛盾,強烈的獨立、自主的需要與紀律約束的矛盾,社交的需要與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之間的矛盾等。
2 個性不完善也是導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雖然朝氣蓬勃、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勇于探索,富于創造性,但從社會成熟性來看,個性還不夠完善,如情緒不穩定、認識片面、自尊心好勝過強,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觀不明晰,缺乏扎實的實踐基礎、耐力不強等,這種不完善的個性成了挫折心理的溫床。
三、對學生實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1 社會發展和健康概念內涵的擴展及社會文化因素影響決定了學校對學生實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心理活動、心理狀況對生命質量的影響日益突出。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承受著比以往更沉重的心理壓力,各種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出現的頻率比過去頻繁得多。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社會的現代化程度越高,心理健康問題出就越突出。挫折教育是教會大多數人如何預防心理障礙的產生,如何調適心理沖突的主要渠道之一。
2 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的特點和日益突出的學生心理問題決定了對學生抗挫折能力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時期是學生心理行為問題較多的時期,理想信念迅速變化、生理迅速成熟、心理發展跟不上生理發展、容易出現逆反、對抗心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我們經常可以從各種新聞媒體上看到或聽到,學生因心理行為問題而“離家出走”“拒絕上學”“自殺”“暴力”“違法”等報道。許多調查也表明:學生中心理不健康的人數正在增加,學生中普遍存在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慮,逆反心理,學習不良等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我國在校的中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缺乏獨立生活能力鍛煉和堅強意志的培養,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差,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
四、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1 利用環境,因勢利導
環境最能鍛煉人的意志,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條件和環境,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去體驗、去適應,如教師可讓學生爬山、涉水、遠足、野營、或在惡劣的天氣進行戶外活動,使他們體驗到困難和艱苦,讓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中磨練意志,以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強他們的抗挫折能力。
2 情景創設,困難磨練
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和提高要求等方法,讓學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負荷,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有一定梯度的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教學,讓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項目,使體育教學過程伴隨著對學生意志的磨練。
3 對抗競爭,承受挫折
在體育教學中通過游戲,比賽,競賽等對抗性活動是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中通過體育競賽,對抗刺激強化。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學生進入社會后就能較快地適應社會上的各類競爭。另外,體育課的安排一般在戶外進行,偶遇到各種突發事件,碰到許多棘手的問題,如何及時地處理好也是對學生應變能力的一種考驗。
4 典型案例,“榜樣”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具體榜樣形象的感染下,學生能加深對挫折的認識,激起內在的上進熱情,進而轉化為“自我發展運動”。如體育課中例舉同班同學在體育比賽競爭中如何克服困難、取得優異成績的,或例舉中外著名體育人物戰勝挫折的典型范例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要努力使學生明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迎難而上、百折不屈才能學有所成,
5 “打擊”囂張,耐心說教
在體育教學中有些愛出風頭,愛充“英雄”,且又不聽勸阻的學生。不防采取“潑冷水”,“加壓”等方法,如在技術教學中可給他們提高要求,增加難度。在比賽中給他們設置障礙,加大規則限制等,使其在遭到打擊后能冷靜思考,改變態度,但要注意不得諷刺挖苦學生,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江蘇省邳州市八義集中心中學 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