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結合教育管理海外學生的工作實踐,分析了海外學生不同于中國內地學生的特點,以及由這些特點引起海外學生目前在中國高校學習與生活中面臨的問題。通過探究問題背后我國高校在海外學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誤區,作者提出了海外學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創新的具體對策與思考。
[關鍵詞] 國際化 海外學生 思想教育 管理創新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華僑學生和外籍留學生來到我國求學。以筆者工作的廈門大學為例,2003年~2007年海外學生規模日漸擴大,學生素質逐步提升,主要由來自我國香港、澳門、臺灣的學生和外籍留學生構成,這些學生都是進入院系就讀的本科學生。現在海外學生的構成以港澳臺學生和東南亞留學生為主,逐漸輻射到中亞、非洲、歐美等區域。海外學生的教育管理成了一項新的課題。
一、海外學生的多元性與復雜性
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使世界各地之間的學生流動越來越頻繁,這種跨地域性使海外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有著不同于我國內地學生的特點。
1. 地區環境和生活背景與內地學生的差異性
海外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成長過程中所接觸的地理、社會和人文環境都有其獨特性,在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個人的視野方面與內地學生差別很大。因此,海外學生在融入我國高校學習生活中存在一定的難度。
2. 知識體系和結構存在較大差異
以筆者所教育管理的廈門大學5個年級的海外學生的構成來說,他們來自我國港澳臺地區和20多個國家,分散在廈門大學不同的專業,根據問卷調查,95%的學生都不同程度在內地之外的各個地方接受過教育,只有5%完整地接受內地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海外學生從小接受當地學校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知識結構也與內地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這種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不同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使海外學生在適應內地大學學習與生活上存在困難。
3. 家庭背景的豐富性
根據筆者調查,大多數海外學生來內地求學與發展都不同程度地緣于祖輩血緣關系,也有學生是因為父母或其朋友在內地投資興業而到內地求學。家庭成長背景的不同使海外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與內地學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尤其是在宗教信仰、心理狀態、生活作息規律、消費習慣、關注社會等方面存在特殊性。
4. 海外學生對我國國情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
海外學生由于長期生活在我國內地以外的區域,很多學生對中國的歷史文化、人文風俗、社會發展狀況感到陌生,這使得海外學生與內地學生在交流和溝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隔閡與障礙。海外學生對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方式不熟悉,面對課堂教學、成績考核、教育管理等方面從海外相對寬松式的教育環境到目前比較緊張的教育方式,他們感受到一定的壓力。
二、高校海外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誤區
海外學生的管理困難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文化的多樣性造成管理上的復雜性。海外學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在生活習慣、行為規范、思維方式上與內地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我國內地高校統一規范管理的環境下,尤其是像紀律和規范等制度層面上的教育,海外學生在認同感上還存在一定的距離。二是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多數海外學生由于從小學到中學沒有接受中國內地系統的教育,大多數海外學生在專業學習上存在很大的困難。由于海外學生全部都是跟隨本專業的大陸學生一起上課,因此在知識接受程度和速度上、理解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距離,在語言理解和知識結構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學生成績普遍較為落后。三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海外學生大多數家庭環境優越,在學習自主性上存在很大問題,一部分同學不能正確認識專業學習的目的,群體學習風氣不濃,學生遇到學習問題時難以突破,在學習的勤奮方面很難有榜樣的示范作用。四是學生自我定位不明確,心理認同感不強。海外學生對大學學習與生活缺乏計劃與安排,多數學生不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同時海外學生的身份讓他們在專業學習困難和群體數量有限的困難中認同感較弱,自我約束力很差,學習和生活的隨意性較強。
這些問題使得高校在海外學生教育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誤區。
1. 高校整體上對海外學生缺乏充分認識
海外學生在政治理念、信仰方面都不同于內地學生,再加上招生條件的差異,決定了他們的基礎和起點不一樣。高等學校在對海外學生的課程設置、教育方式上目前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
2. 對海外學生的教育管理缺乏有針對性的制度性保障
由于大多數海外學生是由招生辦公室直接招生,學籍管理歸入所學專業的各學院,這在一定程度上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