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高中考試評價系統包括以校為本的評價系統和核心能力測試系統。文章介紹了兩套評價系統的主要內容并提出了其中值得我國教育評價借鑒和思考的地方。
[關鍵詞] 澳大利亞 昆士蘭州 高中 以校為本 核心能力測試
以核心能力為取向的教育是澳大利亞推行的全國性教育方針的一部分。所謂核心能力是指學以致用的學習、工作及生活的基本能力,它包括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規劃與組織工作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使用數學觀念與技巧的能力;使用科技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以核心能力為取向的教育,在實施上是將這些核心能力融入課程,經過一段時間后再檢驗學生是否真正達到了預期的學習效果。
澳大利亞通過完善的評價系統來檢驗學生的學習與能力。評價系統的主要目的包括改進教學;幫助學生在能力范圍內達到最高標準;給家長提供學生學業成績報告。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高中考試評價系統有兩套:學校內部的、單課程的以校為本的評價系統和核心能力測試系統。
一、以校為本的評價系統
昆士蘭州高中采用以校為本(School-based Assessment)的評價系統,這是一個以學生平時的學習表現為主的評價系統。它強調由任課教師對學生在該課程學習中的平時表現來給出學生課程學業成績。這種內部評價有利于確認學生的成績是否符合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掌握知識技能的要求,充分體現了以核心能力為取向的教育方針。評價有多種形式,如習題、測驗、作品、口試、聽力、課題,還有大型考試、小型測試、指定作業等。學生的學業成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學生在本課程學習中相對于學校學習該課程的其他學生的位置。這樣的評定方法突出了學生平時的全面表現,但任課教師的主觀判斷會起一定作用。為了避免不公正,評價系統中還建立了嚴格的監督審查機制,采取一些措施加以監督調節。
以校為本的評價系統是一個內部評價系統,它包括目標參照性評價與畢業評價,接受由昆士蘭州高中學科管理委員會管理的一整套制度嚴格的督導調整機制的調控。在督導調整機制中,除了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框架外,還有一套對學校評價決策進行認證的系統。督導調整的目的在于保證可比性,使修同一門課,接受同一教學大綱所訂教學計劃的評價,達到同一標準的不同學校的學生能在畢業證書中被授予同一成就水平。
1. 目標參照性評價
目標參照性評價主要看學生是否達到了各門課程的標準,標準由昆士蘭州研究局(Queensland Studies Authority)制定,學校在開設學科科目之前必須向研究局上交與教學科目相關的教學大綱,由研究局核查學校制定的教學大綱是否符合研究局制定的標準,再由教師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習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學習做出一系列評價。學校根據學生的知識和對課程原理及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學生在各種環境中的思維分析及操作能力做出最終評價。教師按照學生是否達到標準來判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2. 畢業評價
畢業評價主要看學生是否達到了畢業要求。在學校里,個人能力測驗記錄圖是對學生成績進行追蹤的一種方法。個人能力測驗記錄圖是資料式的,它對學生達到的標準簡明地進行釋義和圖解,是一份學生兩年來(11年級與12年級)各階段學習成績的精確記錄。畢業評價對學生每一門課的畢業成就水平進行評價,通過對學生的評價結果來看學生學業成績是否達到州研究局規定的畢業要求。
昆士蘭高中運用的第一套評價系統是以校為本的評價系統。教師根據學生所學課程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套評價系統保證了對課程和學生的評價能夠達到嚴格的學科要求。
二、昆士蘭州核心能力測試系統
昆士蘭州核心能力測試(Queensland Core Skills Test)是一項全州性的學生成就測試,由昆士蘭州的教育研究機構昆士蘭研究局開發并組織實施,主要對象是12年學齡的學生。測試不以某一課程內容為主,是跨課程的。測試根據高中各門課程總結歸納出49個公共核心能力,所有試題都圍繞這49個公共核心能力進行命制。它不同于一般的學科考試,關注的是高級課程中的共同特征以及學習成績的共同方面,以便于綜合考查學生思維技能的狀況。
1. 測試的目的
測試有兩個目的:(1)產生每個應試者的總體成績(Overall Position)和模塊成績(Field Position),應試者的總體成績分成A、B、C、D、E五個等級,作為大學錄取的主要依據,并以報告的形式呈現學生在高中的表現;(2)提供不同群體的成績調整參數(平均分及標準差)。通過昆士蘭州核心能力測試,使校內各課程組之間或全州各學校之間的學生成就水平可以進行比較。
2. 測試的內容
昆士蘭州核心能力測試主要測試學生跨課程的核心能力,反映在高中課程的能力基本要素上,有49個公共課程基本能力(Common Curriculum Elements),測試內容絕大部分在學生的經驗范圍之內。昆士蘭州從以下幾方面考查學生高階思維技能的等級水平:(1)寫作表達,涉及復雜的分析和綜合技能;(2)簡單表達,涉及閱讀理解和用英語表達的技能;(3)基本數學知識,涉及簡單計算技能和解釋統計圖表的技能;(4)解決復雜問題,涉及數學符號和抽象思維的技能。
3. 參與者和測試的時間
在學校學習了12年的學生都可以選擇參加測驗;沒有專門在學校學習,但是完成了12年的學習或至少18歲的人也可以申請參加測驗。測驗每年舉行一次,時間是12年級的第3個學期最后第3周的星期二和星期三2天,共7個小時。測驗地點一般在學校。
4. 考試的形式
昆士蘭州核心能力測試由4份試卷組成:1份寫作試卷,2份多項選擇試卷及1份簡答卷。用3種題型測評:多項選擇、簡答和擴寫。學生高中畢業可以獲得學校頒發的教育手冊,手冊由大學入學報告單登錄,以校內評價為基礎,經校外考試評價(即昆士蘭州核心能力測試)打分、合成處理的總體成績等級和模塊成績級別構成。大學挑選學生主要依據大學入學報告單登錄的三項測量評價結果:整體成績位置、模塊成績位置和基本技能(昆士蘭州核心能力測試)成績考試。
總體成績表示出學生的成績在整體排列中所處等級。要獲得總體成績,學生必須參加核心能力測試,而且委頒課程(校本課程)學習必須達到20個學期,包括至少3門課程的學習時間不少于4個學期。在總體成績的計算中,每門課程的權重相等。有總體成績資格的學生成績按25個等級報告,1級為最高級別,25級為最低級別。學生等級大至比例分布為:1級約占2%,2~6級約占15%,7~21級約占70%,22~24級約占11%,25級約占2%。每年有總體成績資格的學生數量為總體成績級別分配基數,為得到最佳總體成績,學校鼓勵學生選學他們所喜愛并能獲得好成績的委頒課程。沒有資格獲得總體成績的學生,也就是委頒課程的成績沒在25個等級之內的學生也可選擇參加考試,這兩類學生的核心能力測試的個人成績都登錄進高中畢業證書。
模塊成績數據表示學生委頒課程整體成績在最多五個模塊內的排序位置(模塊強調專門知識和能力)??傮w成績獲得者才能計算模塊成績。五個模塊分別是:模塊A擴寫表達,含綜合分析理解;模塊B交流短文,含閱讀理解及語言表達(可用英語也可用他國語言);模塊C基礎數學,含簡單計算及圖表轉換;模塊D綜合解題,含數學符號及抽象概念;模塊E實踐操作,含體育或藝術創作或表達能力。
5. 大學的選拔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生教育手冊,這是一份典型的登記冊,分成高中畢業證書和大學入學報告單兩個部分,單獨公布。由于特定的條件限制(在學校犯過重大錯誤,受到過處分的學生),某些有資格獲得高中畢業證書的學生有可能得不到大學入學報告單。大學入學報告單的總體成績等級是大學挑選學生的主要依據,對那些沒有獲得總體成績的學生,則需根據他們在高中畢業證書上的課程成績(其有關成績必須達到學校規定的水平),由學校根據昆土蘭大學錄取中心(Queensland Tertiary Admissions Centre)及私立大學公布的一覽表上的指定項目按級別挑選。
大學入學名額有限,學生必須滿足學科基礎條件,才有資格進入他們志愿中的大學。大多數學校要求一項或多項委頒學科能力考試獲得一般水平為最低的基礎條件(委頒學科能力考試是由各個學校規定的課程考試,學生在此之后再參加核心能力測試獲得整體成績)。委頒學科能力考試的成績分為5個等級:很優秀、優秀、一般、及格、不及格。在滿足了學科基礎條件后,學校以總體成績為依據挑選學生。那些總體成績成績最好的申請者有望首先入選。在某種情況下,為區別總體成績相同的學生就需使用模塊成績。
那些沒有獲得總體成績的學生,仍有可能在大學課堂里贏取一個席位,關鍵取決于他們高中畢業證書上的課程成績。沒有獲得總體成績的學生也可根據昆士蘭大學錄取中心及私立大學公布的一覽表上的指定項目,由學校按級別挑選。
三、昆士蘭州高中考試評價系統對我國的啟示
1. 建立具有公正性和可比性的評價系統
昆士蘭州實施的以校為本的評價方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難度較大,因為它對任課教師的要求很高,需要有一支公正、負責的督審隊伍和嚴格的監督審查機制。從理論上看,這種評價方法肯定更能全面反映學生的情況,更有利于發揮學校教師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其公正性與可比性的實現遠比校外簡單的一次性統一考試復雜。
我國當前高考升學競爭非常激烈,很難說具備實行這種以校為本評價體系的條件。然而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角度來看,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而且當前我國教育部對實驗區的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探索中,也包含了研究適合我國國情的以校為本評價體系的相關方面。以校為本的評價系統在我國是有發展空間的,我們需要重視對教育過程的評價,并對其開展可行方法的研究。
2. 注重對學生運用知識的技能考核
昆士蘭州核心能力測試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達到基本水平即可,重點測試學生運用知識的基本技能,而非知識本身。這些基本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進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或在職業領域內的發展,其考核是與以“核心能力”為取向的教育相契合的。
我國現行的考試對基礎知識測試的難度偏大,忽視了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另外,我國高考對學生核心技能的考查占的比重較少,學生的能力難以通過測試得以體現。所以,在對知識進行直接考核的基礎上,應該更加重視學生運用知識技能的考核,促進學生提高技能的運用能力。
3. 改進中、高考成績評定制度
昆士蘭州的總體成績與模塊成績的等級分數在計算過程中,除了州統考的核心能力測驗外,平時的課程分數也占了很大的比例。相比國內僅以中考或高考成績決定考生錄取更科學。國內中考、高考對成績的處理在以下兩個方面略為遜色:一是我國對平時課程成績的重視不夠。二是我國在中考和高考中對課程間偏差缺乏科學化處理,沒有解決課程間的偏差問題。在中考和高考中,科目間的分數并不等值,即課程間存在客觀的偏差問題,直接將卷面成績相加,必然造成考試的不公平。
筆者認為標準分制度可以很好地解決國內課程間的偏差問題。若在將卷面成績轉化為等級分數之前,以考試平均分為參照,將卷面分數轉化為標準分,再利用標準分進行后續比較、轉化,可以消除不同課程組之間不同的競爭力而造成的偏差。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高中成績評定制度對于改進國內中考與高考的成績評定有一定借鑒意義的。
參考資料
1 Senior Assessment [EB/OL]. http://www.qsa.qld.edu.au/assessment/dY+NtzTRw41UXHQda3mpbg==586.html. 2008-2-25
2 Senior Assessment,General Information[EB/OL]. http://www.qsa.qld.edu.au/assessment/2130.html.2008-3-1
3 OPs and FPs [EB/OL]. http://www.qsa.qld.edu.au/tertiaryentrance/630.html. 2008-3-1
4 Queensland Studies Authority[EB/OL]. http://pan.search.qld.gov.au/search/search.cgi. 2008-3-1
5 Queensland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EB/OL]. http://www.qsa.qld.edu.au/certificates/589.html. 2008-3-1
6 Queensland Core Skills (QCS) Test [EB/OL]. http://www.qsa.qld.edu.au/assessment/587.html. 2008-3-2
7 Queensland Core Skills (QCS)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