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就業是目前我國社會一個重要問題,就業壓力大給大學生心理帶來的沖擊逐漸增加,導致了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文章從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的現狀、產生的原因出發,簡要論述了對于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我們應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 心理障礙 心理輔導
就業,是每個人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大學生來說,初次就業更是有其特殊的意義。大學生群體是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但又缺乏社會經驗,在社會上處于“邊緣人”的地位,處于“第二次心理斷乳期”,集多種特殊性于一身,因此其心理狀況也就相應地不穩定。
一、我國目前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
由于國際、國內就業形勢和高校擴招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正處于逐年增大的趨勢。就業現狀很嚴峻,也給畢業生的心理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致使一部分心理自我調節能力較差的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由于重視程度不夠,高校自身的心理輔導又不能緩解這種心理壓力,長期發展下來,過多的心理壓力使很多畢業生產生了就業心理障礙,不同的人表現出不同的癥狀。隨著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大學生出現心理障礙的人數、程度也都隨之增加。
二、出現心理障礙的原因
1. 內因
大學生在就業前夕往往會產生一些不正常、不正確的心理狀態,由于個體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狀態也不盡相同,但是都可歸結為“就業心理障礙”。這種非正常的心理通常是由大學生自身的一些性格弱點導致的。
?。?)自負、自卑心理
自負心理表現為畢業生對自己過于自信,期望值過高,不能清醒地認識社會的就業現狀,盲目自信,往往給用人單位“眼高手低、浮躁虛夸”的不良印象。擁有這種心理狀態的人大多是學校的“風云人物”,各方面良好的條件使其目空一切,進而產生就業過程中的自負心理;而自卑心理則恰好與其相反,表現為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不敢參與競爭,有些人更是因此降低擇業標準,后果必然是陷入不戰自敗的困境。自負、自卑這兩種心理狀態的產生都是因為對自身的能力及社會的就業大環境估計錯誤。
(2)焦慮、悲觀、怯懦心理
這是源于情緒方面的心理問題。焦慮是絕大多數畢業生在就業之前都容易產生的心理障礙,擔心能否找到工作,擔心能否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擔心自己能否適應工作的環境等等,不同的畢業生焦慮的心理程度不同,一些能力較差、各方面條件都不突出的學生進而會產生更嚴重的悲觀及怯懦心理。
?。?)從眾心理、攀比心理
在市場經濟及思想多元化的今天,這兩種心理狀態也越發頻繁地出現在畢業生中。有些學生不能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性格特點,不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出發,而是盲目地追求所謂的高薪、高地位的行業,形成從眾心理,尤其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各種媒體(如報紙、電視、網絡等)作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發布的言論對于大學生思維的影響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目前,我國國內就業形勢嚴峻雖然是事實,但有些媒體不負責任地肆意渲染,把其嚴峻程度無限擴大,自然帶給就業者一種悲觀的心理暗示,導致大學生們在未就業前就在心理上蒙上了失敗的陰影,從而對其自信心形成了不小的沖擊。此外,不能客觀、正確、公正地分析自己的實力,相互攀比也是常有的現象。這些心理狀態大多是受到社會上不正確思想的影響,以追求物質上的享受為目的。
2. 外因
大學生就業離不開社會的大環境,因此外在因素的影響也會使其產生負面的心理狀態。家庭、學校、社會等外在的刺激往往會導致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產生障礙。
(1)買方市場的形成
由于國際就業形勢及“入世”的影響,我國目前的就業現狀是買方市場,也就是說決定權和選擇權是掌握在用人單位手中的,因此也就造成了畢業生在就業中的被動局面。
?。?)地區差異
由于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地區與地區之間發達程度的差異,一些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自然成為大學生就業炙手可熱的首選,而一些相對落后的地區如西部的一些城市則出現了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也就是說,現在大學生的就業范圍從實際上來說不是全國,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自然也就造成了就業的緊張。
?。?)就業制度改革的影響
國家的就業制度從過去的“包分配”發展到現在的“雙向選擇”,這樣的改變使得一些習慣處于被動的畢業生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進而做出調整,在這種“雙向選擇”的形勢下,不同的學生出現了不同的心理狀態。
?。?)畢業院校、專業的差別
從1999年高校擴招開始,畢業生的數量逐年遞增。由于買方市場的形成,因此用人單位的挑選余地更大了,而畢業生之間的競爭也就越發激烈,畢業院校、所學專業自然也就成為評判畢業生的重要標準,一些熱門院校的熱門專業仍保持很好的就業率,但冷門院校冷門專業的學生就業難度較之以前就更大了。不同院校、不同學科的就業樂觀程度差異很明顯,這種“兩極分化”的趨勢也給學生們帶來了不小的就業壓力,進而使他們產生心理障礙。
(5)性別差異
目前我國國內的就業大環境中,性別差異所帶來的就業狀況不同的情況日趨明顯。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表現出來的“重男輕女”思想造成了就業市場中男女就業機會不平等的現狀。在同樣的畢業院校、專業以及其他自然情況下,男性畢業生與女性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依然差別很大。
三、針對就業心理障礙應采取的對策
1. 內在對策
我們需要針對大學生出現心理障礙的內在原因采取對策,改變其錯誤、狹窄、扭曲的自我認知及社會認知,加強其自我分析能力,引導其以平常心面對挫折、以冷靜的心態來面對就業問題。由于心理障礙的產生是屬于心理學問題的范疇,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對大學生進行全面而專業的心理輔導則是很必要的。通過心理輔導,逐漸消除其自負、自卑、不滿、攀比、怯懦等心理障礙,樹立新型的就業觀,跳出心理陷阱。
?。?)心理輔導專業化
心理輔導專業化包括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專業的心理輔導教材、專業的心理輔導課程等。由于重視程度不夠,我國大部分高校均未設置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專門針對就業心理障礙的機構更是無從談起;即使有些院校設置了心理學的課程,但也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基礎學習,有的學校甚至連相關的心理學課程都沒有,既然連最基本的課程設置都沒有,就更別提專業的心理輔導教材了;而從事心理輔導角色的人員大多是由輔導員、班導師來擔任,他們本身并不具備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因此與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相比,無論在技能還是經驗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不能勝任真正的心理輔導的角色,因此也就無法較好地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無法收到良好的心理輔導效果。我國目前的大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的人數越來越多,開展專業的心理輔導也就變得迫在眉睫。筆者認為,應該在各高校設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聘用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采用專業的心理輔導教材對學生進行專業、系統、全面的心理輔導,只有這樣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
?。?)心理輔導形式多樣化
形式多樣化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吸引畢業生的興趣,使其更主動地投入到心理輔導的隊伍中來。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輔導的主要形式仍應以開設相關課程為主,并輔以相關的知識講座,這是學生吸收書面知識的主要途徑。在吸收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后,要將其運用于實踐,融會貫通,這一過程需要一系列的親身實踐活動來實現。學??梢越Y合各種團隊、班級開展一些相關的實踐活動,這樣才會使心理輔導收到良好的實際效果,如組織大學生進行模擬就業活動等等。此外,針對媒體方面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我們可以在網絡上開辟心理輔導專欄,這樣一方面可以糾正某些媒體的不正當言論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另一方面還可以消除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帶給被輔導者的心理壓力,被輔導者不直接面對輔導人員,而是通過網絡的形式,便于使其敞開心扉,收到良好的輔導效果。
?。?)心理輔導系統化
心理輔導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必須注重其連續性。這里的系統化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方面,對于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來說,心理障礙的消除并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不是朝夕之間就能解決的問題,因此需要系統的心理輔導過程,持續的心理輔導、點滴式的滲透、循序漸進的手法都是必需的,急于求成只能導致功敗垂成;另一方面,對于不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來說,也要對其進行預防式的輔導,避免其產生類似的心理障礙。只有將心理輔導系統化,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心理輔導個別化
心理障礙本來就具有個體差異大的特點,而就業心理障礙也具備此特點,由于畢業生個人的情況不同,因此其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也就不同,其表現出來的癥狀也不會相同,針對此種情況,心理輔導個別化是必須的。這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要盡可能地了解每個畢業生的實際情況,并針對其產生心理障礙的具體原因,采取逐個擊破的方法,運用專業的輔導手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2. 外在對策
大學生就業難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問題。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提高其自身心理素質的同時,不能忽略外在因素的影響。
?。?)社會
一方面,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完善就業機制,為大學生提供公開、公正、公平的就業環境。有了健康的大環境,大學生在就業時才能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
?。?)家庭
家庭對于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家長的態度、期望都是能影響孩子就業的重要因素,有的學生在就業時完全遵循家長的意圖,被動地接受家長的安排,這都是不正常的現象。家長在學生就業時給予相應意見指導是正確的,但是必須在尊重孩子自身意愿的基礎上進行,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這種行為只能帶來消極的后果。因此,在大學生就業期間,家長要盡量尊重其自身的選擇,并在此基礎上給與理智的指導和精神上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使其順利地就業。
?。?)學校
作為畢業生的搖籃,對于學生的就業高校責任重大。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畢業生就業的好壞。學校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畢業生提供指導和幫助,積極開展各種咨詢活動,為就業做足鋪墊工作,使學生對就業能有正確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另外,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拓寬就業渠道,例如開設專場招聘會等。鼓勵學生樹立積極的競爭、挑戰意識。高校做好就業工作,是畢業生順利就業的有效保障。
綜上所述,在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嚴峻的形勢下,要給予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問題足夠的重視。要引導大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正面態度去面對挑戰、面對壓力、面對挫折,充分認識到社會及就業問題的嚴峻性和挑戰性,強化競爭意識和開放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通過心理輔導這一形式來強化自身的心理素質,全面提高和完善自我,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展現自己,為自己的美好明天努力拼搏。
參考資料
1 張祝平,王清宣.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及自我調適.中國大學生就業
2 黃林文. 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及對策.上海交通大學飲水思源論壇
3 陳核來. 大學生畢業生就業指南.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4 孫智憑,初鳳林,柳建營. 大學生心理健康概論.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ㄗ髡邌挝唬荷蜿栣t藥大學)
責任編輯 石 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