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在高職院引進激活機制,初步實施績效預算管理,是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激發教職工的創造力;是資金投入、產出、發揮最好效益,實現人才培養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高職;績效;預算管理編制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主要是培養大量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要求培養出來的學生要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合格、優秀人才。如何培養高技能型人才?國家教育部、高教廳【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決定》及高教廳【2004】16號文件《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要求五年一次的教學評估對各高職學院也有所觸動,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工作效率和效能的問題。認真編制高職院校內部績效預算和實施績效預算,是解決這一根本問題的所在。績效預算編制是在預算編制中引入衡量工作量和活動成本的方法。績效預算的主要含義是通過資源配置對機構的運轉實行有效的控制,并通過提高核算效率,將績效和預算管理有機地結合,實現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
一、建立高職院校績效預算編制的組織體系
(一)成立績效考核領導小組
一級由黨委書記負責制的績效考評領導小組:參加的人員是黨委成員,主要評定考核系、部門負責人的完成任務情況和評定績效等級。第二級是由系、部門負責制的績效考評管理者,需要考核所屬教職工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和評定績效等級,績效等級按A、B、C、D四個等次劃分。一級考核主要有四個指標,第一,考核系、部門負責人整體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第二,系部招生任務完成情況;第三,學生考證(從業資格證、畢業證)情況;第四,學生就業情況。考核領導小組審定考核情況確定考核結果。
(二)高職院校績效預算的組織體系
為保證績效預算的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