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會計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這個沃土。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的同時,對會計理念的更新和會計文化的建設不容忽視,加強會計文化建設,發揮文化作為無形資產在企業中的作用,更好地為決策者服務是會計文化建設的宗旨和目的。怎樣去認識和發展會計文化,使之理論化、系統化、民族化、國際化,更有效地指導會計行為,是我們應當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 企業文化;會計文化;文化理念
一、會計文化根植于企業文化
20世紀以來,管理領域出現了一種新的發展趨勢,其突出點之一便是企業文化熱潮的興起。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學者在總結比較日、美企業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對企業文化的研究,從而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一股企業文化研究熱潮。1986年美國會計學會年會上提出了“會計文化”問題,與會學者以“會計與文化”為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當年,施賴得教授主辦了關于會計文化的研究會,從此,會計文化研究開始擴展到比利時、日本等世界許多國家。1989年國際會計師協會和1990年亞太地區會計學術交流會上都將其列為專題研究,到1990年,我國會計界也開始了對會計文化的研究。
會計文化是伴隨企業經營活動和企業文化應運產生的,會計活動是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文化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它是企業活動特定文化現象的體現。會計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生產實踐中創造的,能體現民族特色、增進會計活力、推動會計管理現代化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的角度講,會計文化是指會計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會計制度、會計組織。會計文化一般包括會計物質文化層、會計制度文化層、會計精神文化層等。會計文化通過一定的會計活動得以表現。會計活動是一種管理活動,在會計管理活動中,通過長期的文化熏陶,在友愛、信任、團結、和諧、奮進的條件下,協調和優化會計人員行為,形成優良的會計文化,并指導會計實踐。會計文化要受到會計發展水平的制約,而會計發展水平又受到同時代的企業文化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因此,一定歷史時期的會計文化不能脫離其特定的企業文化環境,企業文化環境影響和制約著會計文化發展。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增強,我國的會計環境已發生了變化,這決定了進行會計文化建設要受到企業文化的影響,脫離企業文化的會計文化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會計文化體系建設應緊緊圍繞企業文化體系的建設展開。會計活動與企業活動休戚相關,會計文化應置于企業文化的沃土之中。因此,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環境,改進企業經營管理方式,規范企業制度,滿足企業員工合理要求,引導他們選擇正確的價值觀,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體系,帶動會計文化的發展,是當前創建和諧文化的要求所在。
二、會計文化的特殊性表現
會計文化是企業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以企業文化為基礎,并體現出其特殊性。會計文化特征首先體現為企業亞文化在會計管理領域中的運用;其次體現為會計文化的研究方法與企業文化的不同。
從管理領域看:其一,會計文化是一種管理哲學。它強調人性與管理的科學結合,將現代先進的文化價值觀念與思想道德精神融入會計管理、服務活動中,使每個會計人員的心靈活動、思想意識、理想信念、價值取向、道德觀念、行為作風、精神需要、生理需求與會計機構的管理、服務活動自然地統一起來,形成一種群體思想、群體意識、群體哲學和行為模式,給其以新觀念、新思路和新啟示,成為一種開創會計工作的原動力。其二,會計文化是一種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會計機構不應只依賴會計體制、規章制度、管理結構和工作程序進行硬性管理,更應注重會計人員思想、價值和個性的發揮,要善于將會計信念、會計思想、會計價值、會計道德等道德文化因素通過軟性管理方式自然地灌輸給會計人員,使之形成上下一致的會計意識、會計觀念、會計行為、會計作風和會計氣質與習慣,促進會計人員為實現其價值積極奉獻。其三,會計文化是最高層次的新型會計管理理論。它以會計人員的思想道德等精神因素為主要內容,從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和意志力量出發來協調和控制會計人員的行為,既充分發揮會計機構每個會計人員的自主性和創新精神,又使他們的行為自覺地趨向一致,構成充滿活力、團結協作的整體,為實現會計機構的目標努力奮斗。
從研究方法看:一是會計文化既重視對會計個體的研究,也重視對會計群體的研究。會計文化的核心是追求會計整體的優越,形成會計群體規范,使會計個體逐步趨于行為準則的統一,在共同價值準則的指導下,使會計個體有一種從眾行為,形成對不利于會計群體利益行為的控制是一種對會計群體利益行為的推力,使會計個體行為納入群體軌道。二是會計文化的研究是建立在“全面發展的文化自由人”基礎上。行為科學理論認為,會計人員是生活在一定社會經濟環境中的“社會人”。他們重視搞好人際關系,勤奮工作,將工作的舒心、環境的優越,作為激勵人們努力工作的有效杠桿,強調從多方面調動會計人的積極性。會計文化理論將調動會計人員積極性視為會計管理的藝術特質,將會計人員看作全面發展的文化自由人,強調會計人員之間的協調,行為的優化。三是會計文化在管理方法上,強調管理的藝術性。按照會計文化的理論,通過非正式的約束,文化微妙性的暗示,集團精神的感化等來進行會計管理。美國學者巴斯卡和雅索士提出的“7S”模式(即企業的技巧、人員、作風、結構、策略、制度、最高目標)認為,美國人看重3個“硬性的S”,即策略、結構和制度,而日本則兼顧其余4個“軟性的S”,強調軟化約束。另外,美國學者希克曼和施樂在《創造卓越》一書中提出的戰略——文化結合型模式,認為新時代企業領導人應憑借企業文化精心擬定戰略,并使之變為具體的績效。在未來的會計管理中,管理方法、技術和手段的最佳效果,取決于對諸如管理哲學、會計精神等的重視程度。尤其在企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會計管理文化的應用有可能振奮起企業精神,通過企業內部凝聚力的形成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三、創建和諧會計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路
從目前來看,我國會計文化發展處于較低水平,會計文化對會計制度改革發揮的作用不明顯,會計改革面臨的各方面的問題都有待于從會計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加強和諧會計文化建設,就是要利用其文化屬性來更有效地指導企業的會計行為與經營管理活動,并且使它在經濟運行中不斷完善與發展,為會計發展起到引導、凝聚、激勵、約束等作用;就是要以人為支點,營造一個和諧的人文氛圍,融洽的人際關系,追求組織行為與人的主體性的有機結合,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嘗試運用傳統優秀文化與滲透高科技、現代管理藝術的西方文化有機結合成一種新型的文化形式,建立我國會計文化和諧發展的新模式,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汲取企業文化精髓,豐富會計文化的內涵
會計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