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行評價企業效績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等,這些指標基本能滿足整體評價分析的要求。本文從企業效績評價指標在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出發,提出了企業效績評價指標改進和完善的方法。
【關鍵詞】 效績評價;指標;分析
一、企業效績評價指標的應用分析
(一)臨界值指標的分析
企業效績評價是對企業的財務效益資產營運、償債能力、發展能力等多因素的綜合評價。因此,將評價結果用于具體項目或選擇部分指標進行特定目標的評價時,還要進行主要財務指標的研究分析和橫向、縱向比較。在應用評價結果時,還要對企業的財務指標進行深入分析,在進行財務指標深入分析時,要特別注意一些處于臨界值財務指標的分析。此外,還應該注意非財務指標和非計量指標的臨界值。
(二)指標計算數據來源的分析
企業效績評價是以財務指標為主要內容,以凈資產收益率為核心指標的企業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的評價,財務指標值的高低直接影響評價結果的好壞。計算財務指標值的數據來自會計報表,而會計報表又是根據應計制和歷史成本原則確認的會計賬冊數據編制的。因此,我們在應用企業效績評價結果和評價指標時,要注意計算數據的來源:一是未進行資產評估調賬的老企業。這類企業資產負債表的項目,尤其是資產項目以及由此計算的指標值與新辦企業和近期經過評估調賬的企業比較相差甚遠,因此,對這類企業的財務指標計算值,應做進一步的分析。二是未經獨立審計機構審計調整的會計報表數據。這類企業由于未按國家統一會計政策和會計制度進行調整,其會計科目和對應會計科目的數據,缺乏可比性,由此計算出的指標值,也就缺乏可比性。三是虛擬資產項目和高賬齡應收賬款、存貨跌價和積壓損失、投資損失、固定資產損失等可能產生潛在的資產項目。對這兩類資產項目,我們一般稱之為不良資產。如果不良資產總額接近或超過凈資產,即說明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可能有問題;如果不良資產的增加額及增加幅度超過利潤總額的增加額及增加幅度,說明企業當期的利潤表數據有“水份”。四是非主營業務利潤。通過對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在企業利潤總額的比例,分析和評價企業利潤來源的穩定性,特別是進行資產重組的企業。五是現金流量。通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現金凈流量的比較分析以判斷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凈利潤的質量,如果企業的現金凈流量長期低于利潤,將意味著與已經確認利潤相對應的資產可能屬于不能轉化為現金流量的虛擬資產。
(三)表外事項的分析
企業效績評價的非計量評價指標是企業表外事項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在應用時,不僅應該注意分析其對企業的影響,還應該注意到企業效績評價的實質。
二、企業效績評價指標的改進
(一)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常見的計算公式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分母為年末凈資產,如:中國證監會規定的A股公司的年報和中報披露的凈資產收益率,就是這種形式;另一種是分母為年初凈資產和年末凈資產的平均值,這兩種形式的分子都是當年的凈利潤。由于凈資產收益率的分子是當年的凈利潤,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凈資產的平均值,同分子的當年利潤進行比較更為合理,即用后一種形式的計算公式更為合理。在利潤分配中,現金股利影響年末凈資產,從而影響凈資產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響年末凈資產,因此也就不影響凈資產收益率。作為評價企業當年收益的指標,不應由于分配方案不同,計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凈資產進一步改進為利潤分配前的年末凈資產,更趨合理。
(二)總資產報酬率
總資產報酬率的一般意義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報酬,即:總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表示企業包括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在內的全部資產總體的獲利能力。企業總資產中的負債由債權人提供,債權人從債務人獲得利息收入,這筆利息收入相對應的是債務人的利息支出;企業總資產中的凈資產是股東的投資,股東從企業獲得分紅,該分紅相對應的是企業的凈利潤,即稅后利潤,并不是利潤總額。所以,把總資產報酬率計算公式中的分子改為凈利潤+利息支出,就更趨合理。考慮到其計算指標的會計數據是以應計制原則確認的,總資產報酬率并非一種收現的報酬,而作為債權人和股東,往往更注重現金回報的情況,也可以把計算公式的分子再作改進。
(三)成本費用利潤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的利潤總額同企業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該指標意在通過企業收益與支出的比較,評價企業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價,從耗費角度評價企業收益狀況,以利于促進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節約支出,提高經營效益。利潤總額包括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凈額等與成本費用不匹配的成本費用支出。因此,將成本費用利潤率計算公式的分子改為營業利潤更為合理。按此思路改進的計算公式為: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
三、企業效績評價指標的完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現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盈利能力。這是因為,若企業的現金流量不足,現金周轉不暢,現金調配不靈,將會影響企業的生成和發展,進而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常見的效績評價指標,基本上都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會計數據進行計算給出評價的,如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它們不能反映企業伴隨有現金流入的盈利狀況,存在著只能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數”量,不能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質”量的不足。實踐中現金流入滯后于盈利確認的現象較為普遍、嚴重。因此,在進行企業效績評價和分析時,補充和增加評價企業伴隨有現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標,顯得十分必要。
(一)經營現金流量對銷售收入的比率
經營現金流量對銷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營業務收入能形成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反映企業主營業務的收現能力。公式是:經營現金流量對銷售收入的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主營業務收入。一般來說,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銷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對應收賬款的管理越好,壞賬損失的風險越小。
(二)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與營業利潤比率
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與營業利潤比率反映企業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與實現的賬面利潤的關系,其公式為: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與營業利潤比率=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營業利潤 。該指標值越大,表明企業實現的賬面利潤中流入現金的利潤越多,企業營業利潤的質量越高。因為只有真正收到的現金利潤才是“實在”的利潤而非“觀念”的利潤。
(三)投資活動凈現金流量與投資收益比率
投資活動凈現金流量與投資收益比率反映企業從投資活動中獲取的現金收益與賬面投資收益的關系。其公式是:投資活動凈現金流量與投資收益比率=投資活動凈現金流量/投資收益。該指標值越大,說明企業實際獲得現金的投資收益越高,通過該比率可以反映投資收益中變現收益的含量。
(四)經營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率
經營現金凈流量,表明每一元凈利潤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入,反映企業凈利潤的收現水平。其公式是:經營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凈利潤。一般來說,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利潤的實現程度越高,可供企業自由支配的貨幣資金增加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和付現能力。
(五)凈現金流量與凈利潤比率
凈現金流量與凈利潤比率反映企業全部凈利潤中收回現金的利潤是多少。其公式是:凈現金流量與凈利潤比率=現金凈流量/凈利潤 。
(六)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
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表明每一元資產通過經營流動所能形成的現金凈流入,反映企業資產的經營收現水平。其公式是: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經營流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值/資產總額。一般來說,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高,它也是衡量企業資產的綜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先治.財務分析[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2] 葛家澍.現代西方財務管理[M].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