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根據高校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在當今財政體制下,高校完善財務預算管理應采取的方法。指出預算管理的關鍵是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有效、可行的績效評價。
[關鍵詞]高校財務預算;完善;績效評價
高校財務預算是指高校根據發展計劃和任務,對其所有財力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是高校日常組織收入、控制支出的依據。當前,高校財務預算只是向外爭取經費撥款和進行資金分配的工具,并沒有真正成為學校整個經濟運行的“指揮棒”。特別是隨著生均定額撥款改革、部門預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高校財政性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支付之后,高校財務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
一、高校預算管理的現狀
(一)存在“兩張皮”現象
由于部門預算與學校內部綜合預算編制時間不一致,高校為爭取更多財政撥款,不得不編制與校內實際情況不一致的預算,導致部門預算與學校內部綜合預算之間出現“兩張皮”的現象;高校執行的預算是學校內部綜合預算而非部門預算,部門預算與部門決算之間沒有真正掛鉤,部門決算中缺乏對預算編制與執行結果的有效分析和評價。兩者之間的脫節都由“兩張皮”的現象引起,“兩張皮”現象帶來的危害已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運轉。
(二)預算編制隨意性大
第一,部門預算“一上”編制時間一般為上年8月份,此時,學生招生數和實際報到數無法準確核定,而高校為多獲得財政撥款。往往會夸大招生數和報到數。第二,由于對下年支出預算缺乏前瞻性、科學性的預測,編制支出預算時往往會出現虛報等現象。如:“項目支出”經費一般由財政直接支付給供貨商,高校為盡快套回財政撥款,會盡量少報“項目支出”,掩蓋了學校事業發展的真實情況。第三,預算編制基本上是財務部門獨立完成,缺乏全員參與意識,預算編制信息不全面。第四,上級部門對高校生均定額撥款數只是總數,沒有經批準的每年詳細定額數,而定額數又是下一年度扣減的依據;定額數的不透明,使得高校在編制部門預算時與上級部門出現扯皮、推委現象。
(三)重分配、輕管理
目前,高校財務部門所謂的預算管理僅局限于預算分配,只是在“分錢”時控制經費額度,“錢”分出去使用以后,是否產生了效益則未監管。這樣的預算管理強調的是分配,是目標管理,忽視了對過程的監控,對預算執行結果也未進行績效評價;財政部門也只對專向資金進行績效評價,導致資金的分配與使用脫節。
二、完善預算管理的方法
(一)實行一本預算方案
高校應結合部門預算改革和部門預算編制時間的要求,樹立“綜合預算”新理念,統籌安排學校的各項資金,把一切財務收支都納入預算管理,實行部門預算、學校綜合預算和年終決算“一盤棋”管理,提高學校資金的使用效益。
要真正改變“兩張皮”的現狀,就必須將部門預算和校內綜合預算編制時間、基礎、過程、內容等逐步統一起來,形成預算“一盤棋”管理。先調整校內綜合預算編制時間,將其提早或同步于部門預算編制時間;將部門預算“一上”時的基礎數據及相關資料作為高校內部各部門分配經費的依據,上報的項目支出必須是真實、具體的項目。由于批復后的部門預算已經細化到了具體的科目、項目上,高校可將其直接作為學校的綜合預算,從而避免“兩張皮”現象的出現。
年終決算時,應將預算數與實際執行數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和處理預算執行、預算監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出需改進的地方,建立預算執行管理系統,為下一年度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和經驗。
(二)增強預算剛性原則
1、成立預算管理機構
成立由主管財務校長親自掛帥,財務處長、審計處長和專業人員等組成的學校預算管理委員會。預算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制訂預算目標和政策、制訂預算管理的具體措施和辦法、組織采購項目論證、編制、審議預算草案及上報審批、協調預算編制和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分析、考核和評價預算支出的執行情況以及資金的使用效益等,防止權力部門濫用權力。
2、強化預算的剛性原則
高校應自上而下高度重視預算編制工作,學校領導應將預算編制作為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各職能部門和教學科研單位積極參與預算編報工作。預算上報前,學校領導要召開專門會議,對預算草案進行認真討論、審查、修正和完善,最后形成學校統一的、規范的正式預算文本,確保預算編制的規范、真實、完整。預算方案一經批復則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隨意追加或調整。
3、提高預算編制水平
高校在編制預算時,應按輕重緩急進行排序,優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項目,實行專項項目滾動預算。可行的項目、當年安排不了的項目滾動到下一年去。各收支項目必須有合理的編制依據,要有詳細甚至統一的定額標準,逐漸做到人員經費按人數、公用經費按定額、專項經費按項目來確定,不斷提高預算編制水平,優化預算資金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維護預算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上級主管部門應公布每年批復的部門預算中具體的生均定額數,讓學校有一本明明白白的賬,為下一年編制預算提供準確依據。
(三)預算管理從“重分配”向“重管理、重效益”轉型
高校預算管理必須改變切塊分配的現狀,狠抓資金使用效益,對效益好的項目進行積極扶持,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第一,編制績效預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高校目前雖未進行成本核算,但編制預算時同樣應貫徹“成本—效益”原則。逐步建立起預算有標準、執行有約束、決算有考評的科學、規范的現代預算管理制度,實現預期的高校財務管理目標。
第二,對預算執行進行績效評價。高校要建立經常性的檢查落實制度,將所有與績效相關的項目,按量化指標或定性內容予以嚴格監控。日常考核工作中,可以對定量任務的指標進行考核,按各項掛鉤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經費撥付;到項目完成了,則按統一口徑,對比定量考核目標進行獎懲,分析預算執行情況,掌握預算管理的規律。對達不到相應業績要求的機構,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并以此作為今后安排年度預算的重要參考依據。
總之,高校應抓住財政管理改革措施的本質,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使高校預算管理逐步走上和諧發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