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融資困難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加強財務內部控制以促進其融資的方法,并從財務內部控制對融資的促進作用、組織形式、人員配置、融資方案的擬訂與審批控制、融集資金的收取控制、償還控制及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等方面作了簡要介紹。
【關鍵詞】 中小企業; 融資; 財務內部控制
在我國,作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重要支柱的中小企業,在參與市場競爭,提高市場效率,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出口貿易等方面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業對外融資主要靠資本市場融資(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和信貸融資(銀行信貸)兩種途徑。前者的比重相當少,主要原因在于滬深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注冊資本在人民幣5000萬元以上,到目前為止,我國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僅有百余家。即使在中小企業板市場,根據2007年3月的統計數據,上市公司的家數也只有125家,而且多為高技術企業。實現海外上市的中小企業數量更少。同時,中小企業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的可能性更小,2008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債券發行簡化程序的通知要求有限責任公司凈資產在人民幣6000萬元以上,中小企業的規模根本就達不到。而從信貸融資來看也較為困難,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對國有大中企業的扶持以及銀行和中小企業信息的不對稱造成。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中小企業自身的不足。中小企業的規模有限,資金匱乏,設備技術難以及時更新,很多中小企業又處在競爭性較強的領域,平均利潤水平不高,加之經營管理者素質的原因,缺乏財務、經濟和高技術專業人才,財務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企業經營效益不高,面臨經營和淘汰風險。同時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并不需要會計師事務所對其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因此,在中小企業向外部投資者進行融資時,很難提供反映企業產品開發狀況、行業前景、市場潛力、營銷情況、預期收益及其重要資產的真實信用水平的信息。因此造成外部投資者對中小企業不能做出適宜的風險評價,制約了融資。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作為中小企業應從加強財務內部控制來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以便企業在融資中提供真實可靠的信用水平信息,企業為融資起到預防、糾偏、制衡和查錯的功能,最終發揮警示、規范、協調和懲戒的作用。針對中小企業特點,財務內部控制還可采用按業務集中控制這種組織形式。以企業總部為控制中心,對企業資金管理、物資采購、產品生產、銷售等所有經濟業務進行控制,這樣有利于企業各種資料的搜集、整理,可以使用較先進的方法進行分析、評價,有利于對外提供信息。企業在建立和實施融資內部控制制度中,應當注意權責分配和職責分工,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盡可能科學合理,編制融資計劃的人員和審批人員要分離,負責利息計算及會計記錄的人員應同支付利息的人員分離。明確融資決策、執行、償付等環節的內部控制要求,并設置相應憑證,記錄如實記載各環節業務的開展情況,保證融資全過程得到有效控制。
企業還應當建立融資決策、審批過程的書面記錄制度以及有關合同或協議、收款憑證、支付憑證等資料的存檔、保管和調用制度,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融資方案的擬訂,一方面需要企業領導的參與,同時還需要企業財會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參與,充分發揮他們在財務決策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財務決策支持系統。在制定融資決策和審批中,要注意審查企業資本結構是否合理,借入資金和自有資金比例的確定是否適當。如果企業借入資金和自有資金的比例失衡,當投資利潤率低于利息率時,企業融資越多,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比例越高,企業權益資本收益率也就越低,嚴重時企業會發生虧損甚至破產。同時,考慮長短期融資的比例是否合理,若還款期限的安排過于集中,就會增加企業在債務到期時的還債壓力,不僅會給企業帶來融資風險,也將影響到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進行。
企業應當對資產的收取作出明確規定,財務人員在企業取得貨幣性資產,應當按實有數額及時入賬。企業取得非貨幣性資產,應當根據合理確定的價值及時進行會計記錄,并辦理有關財產轉移手續。對需要進行評估的資產,要聘請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及時進行評估。同時財務人員應密切關注國家金融政策,尤其是利率和匯率的變化對融資的影響。
建立融資業務償付環節的控制制度,對支付償還本金、利息等步驟、償付形式等作出計劃和預算制度安排,并正確計算、核對,確保各項款項償付符合籌資合同或協議的規定。嚴格按照籌資合同或協議規定的本金、利率、期限及幣種計算利息和租金,經有關人員審核確認后,與債權人進行核對。本金與應付利息必須和債權人定期對賬。如有不符,應查明原因,按權限及時處理,并結合企業償債能力、資金結構等,保持足夠的現金流量,確保及時、足額償還到期本金、利息。企業要根據其現金流入量的時間和流入量的規模妥善安排償債,使長、短期負債配合合理,企業的償債能力將增強,償債信譽將增加。同時注意企業以抵押、質押方式籌資,應當對抵押物資進行登記。業務終結后,應當對抵押或質押資產進行清理、結算、收繳,及時注銷有關擔保內容。
企業建立內部控制監督檢查制度,要定期對財務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與有效性進行自我評估,由企業根據經營業務調整、經營環境變化、業務發展狀況、實際風險水平等多種因素合理確定,形成書面評估報告。評估報告應當全面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內建立與實施財務內部控制的總體情況,并針對融資控制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 石曉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成因及對策. 管理科學文摘,2005年第05期.
[2] 王心如.中小企業融資制度的最優安排.當代經濟研究,2007年第4期,總第140期,63-66頁.
[3] 宋媛媛.企業籌資風險及防范.當代經濟,2004年第12期.
[4] 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征求意見稿).
[5] 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具體規范第xx號——籌資(征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