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界定了商務成本的定義,探討了商務成本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關系,分析了廣州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挑戰與產業發展目標,提出了廣州商務成本控制對策。
【關鍵詞】 商務成本; 產業結構; 產業升級
商務成本是一個與企業商務投資相關的重要分析指標,也是政府調節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經濟杠桿。商務成本的研究,對于明確地區經濟發展定位,改善地區投資環境,增強地區綜合競爭力,制定地區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升級的總體規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商務成本的內涵
迄今為止,國際上對商務成本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國內對商務成本的概念,目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表述。本課題組認為:商務成本是指在特定經濟區域和一定的經濟社會環境下,經濟主體為達到既定目標,從事經營活動所需獲取經濟資源和服務而發生的交易性耗費的補償價值,以及各項社會性支出的總和。商務成本的內容可以劃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生產要素成本,包含勞動力價格、土地價格、原材料價格、水電煤氣價格以及當地生活費用等在內;二是經濟環境成本,包含政府部門運作效率、市場運行規范程度、要素配置市場化程度、區域經濟信息可獲得程度、企業承擔收費項目等方面;三是社會性支出,是指包含在商務成本之中,但又無法為前面兩個方面所涵蓋的成本,例如社會保險、養老保險、環境保護等。
商務成本強調的是商務活動過程中經濟主體與外界發生聯系而產生的耗費或支出,如獲取資源、接受服務、履行社會責任、進行交易活動等。這與生產成本、企業全部支出在性質和內容上是有所不同的。支出是為獲取未來經濟利益又由經濟主體的交易行為而產生的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從支出的影響因素上分析,支出可劃分為市場與環境性支出和主體決策性支出兩大類。前者取決于市場價格機制和社會環境要求,可歸屬于商務成本的研究范疇。后者則取決于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和一定的經營決策,可歸屬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研究范疇。因此,商務成本只是全部支出中受到市場及社會環境影響的那一部分交易性耗費。
二、商務成本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
產業結構是指一國或一地區國民經濟中產業的構成及其相互關系。商務成本作為一種調節經濟的杠桿,它的提高會導致外部資本流入的減少和原有資本的外流;商務成本的降低會導致外部資本流入的增加和原有資本流出的減少。
在比較商務成本時,不僅要比較總量指標,更要比較分量指標。這是因為,不同類型的成本本質上具有很大的差異,不同類型的企業對商務成本有著不同的趨向。根據我們課題組的定義,商務成本的內容可以劃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生產要素成本,即通常所說的“硬成本”,主要包含勞動力價格、土地價格、原材料價格、水電煤氣價格以及當地生活費用等;二是經濟環境成本,即通常所說的“軟成本”,主要包含政府部門運作效率、市場運行規范程度、要素配置市場化程度、區域經濟信息可獲得程度、企業承擔收費項目等方面;三是社會性支出,如社會保險、養老保險、環境保護等。社會性支出在性質上與“硬成本”相似,其中社會保險、養老保險與勞動力價格聯系緊密,在對商務成本進行分析時將“社會性支出”視為“硬成本”。
不同類型的企業對商務成本有著不同的趨向,如食品生產企業與軟件開發企業對商務成本關注的重點是不同的。前者可能比較重視土地價格、人力成本、與原料產地的距離等,而后者則更看重一個城市的人力資源素質。一般而言,企業所處的產業層級越低,對硬成本就越重視,而對軟成本的重視程度就會相對降低;企業所處的產業層級越高,對軟成本就越重視,而對硬成本的重視程度就會相對降低。因此,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商務成本特別是硬成本的提高,一些對硬成本非常敏感的處于價值鏈低端的制造型企業,就要遷出中心城市,到商務成本低的周邊地區發展。而一些對硬成本不敏感的高新技術、金融、軟件等高端企業,更注重“軟環境”與“軟成本”。由于中心城市具有市場完善、法制健全、交通便捷、信息快捷、國際化程度高,科技發展水平高、人才綜合素質高等優勢,這些層級高的高新技術企業或現代服務型企業在中心城市得到快速發展,從而促進中心城市的產業結構升級。
三、廣州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挑戰與產業發展目標
(一)廣州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廣州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階段,經濟發展更加注重速度與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城市發展更加強調協同發展和生態優先。目前廣州經濟發展中主要面臨以下挑戰。
1.經濟增長方式有待轉變。廣州市經濟總量大,但發展方式仍然粗放,經濟結構不夠優化,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增長中存在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現象,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實力仍然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掌握不多,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尚不適應現代化大都市要求。
2.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原油、礦產等戰略性資源價格持續波動,建設用地趨緊,人口總量和經濟規模不斷增長,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廣州現實條件下的迫切任務。
3.商務成本居高不下。隨著廣州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發展對土地和勞動力的需求不斷上升,勞動力價格水平也不斷上漲;同時由于土地資源供給的限制,土地價格也將不斷上升,導E/O8jF/8a1zru0ePoL5Fih10Jz5bjBaWES6wdRaekyI=致廣州商務成本居高不下,近幾年廣州房價的快速上漲就是一個典型。由于廣州商務成本不斷上漲,勞動密集型企業與資金密集型企業的經營成本大大增加,一些生產型企業將工廠外遷,遷到商務成本較低的地區。這些企業的外遷有可能使廣州產業出現“空洞化”,導致經濟下滑、就業機會減少和就業率下降。
(二)廣州產業發展目標
根據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以后,由于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房地產價格的上漲等因素造成了商務成本的上升。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密集型企業與資金密集型企業的經營成本上升,經濟增長受到制約。要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升級,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美國和日本等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推進經濟結構升級,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是提升廣州產業競爭力,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關鍵所在。《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指出: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廣州市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主要任務;推進工業向技術密集和集群化轉型,服務業向現代經營方式和現代服務業轉型,農業向現代都市農業轉型。
廣州作為珠三角地區的中心城市,聚集了區域內外的物資、資金、人才、技術和信息等資源要素,廣州產業不能再走資源型、消耗型的發展道路。廣州要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通過發展現代物流業、現代商貿業、現代金融服務業、現代會展業、中介服務業等高附加值產業,有效地組織和整合各資源要素。通過中心城市的放大作用實現經濟能量的增強,再向周邊地區輻射,不斷降低珠三角地區制造企業的外部生產成本和商務成本,提高制造業供需各環節的流通速度和協作效率,推動珠三角地區經濟結構升級優化和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
四、面向產業結構升級的商務成本控制對策
長期以來,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在于較低的商務成本。這種成本主要是較低的勞動力價格、土地價格構成的要素成本。以低成本為核心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長期高速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勞動力價格、土地價格等要素成本不斷上漲,低成本比較優勢正在逐漸喪失,這一問題在上海、北京、廣州等中心城市顯得尤其突出。很多學者提出我國必須降低商務成本,各個城市必須打造“成本盆地”,從而提高我國的競爭力。下面結合廣州的實際情況,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完善市場機制,合理規劃有限資源
隨著城市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土地、勞動力、生產資料等稀缺資源的價格逐步上漲,最終導致商務成本的上升。廣州的資源、能源相對短缺,原材料、能源等對外依賴性較強,政府應積極進行產業規劃,制定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通過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甚至行政手段,對個別行業或個別區(市)盲目投資的行為進行調控,在瓶
頸要素的可持續供給上作合理配置,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隨著商務成本的提高,大量制造型企業將工廠外遷,為了防止出現產業“空洞化”,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利用廣州的區位優勢,建立與廣州商務成本特征和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的新的產業結構。雖然廣州的土地、勞動力等“硬成本”高,但廣州有著成熟的市場、健全的法制、優質和高效的公共服務、高素質的勞動力。較低的“軟成本”可以促進金融、信息等服務型企業的發展,促進電子、生物制藥等高新技術企業來廣州投資。因此,商務成本的上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競爭力,但政府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完善市場、健全法制、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等一系列措施,可以促進區域內產業結構升級和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促進區域內產業分布新格局的形成。
(三)通過降低“軟成本”控制商務成本的快速上升,促進廣州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面對廣州商務成本的快速上升,是否應該打造“成本盆地”?在商務成本上升的過程中,如果政府采取對要素價格強行干預的方法來降低商務成本,反而會導致資源的扭曲配置,降低資源的使用效率,造成資源的浪費。實際上,真正決定經濟發展是否具有后勁的是社會經濟“軟環境”與“軟成本”。市場經濟的實踐已經證明,相對于土地、人力等“硬成本”,市場體系、法制建設、國際化程度、科技發展水平等“軟成本”對經濟的發展往往更具決定作用。因此,廣州商務成本的控制,應更多地關注“軟成本”,通過完善市場、健全法制、暢通信息、提高國際化程度等措施,降低“軟成本”,促進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為建設和諧廣州奠定經濟基礎。
(四)做好產業規劃,通過產業集聚降低商務成本,促進產業發展
在廣州市產業發展方面,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在生物技術、軟件、新材料、環保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積極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水平,形成具有相對領先優勢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積極推動產業集聚,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區和核心企業的帶動作用,促進產業升級和產業鏈延伸。鑒于廣州現有的產業基礎和條件,在繼續做大做強汽車、石油化工、電子信息制造業三大支柱產業的同時,加速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使之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形成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汽車、石油化工、電子信息制造和生物醫藥四大支柱產業群。●
【參考文獻】
[1] 郁明華,等.基于城市與企業間動態博弈的城市商務成本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6,(7):105-112.
[2] 李定安,郭淳凡,令媛媛.商務成本:調節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杠桿[J].經濟縱橫,2007,(11):34-36.
[3] 畢子明.商務成本增加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J].長江論壇,2003,(4):40-42.
[4] 張廣寧.廣州“十一五”規劃說明:將力推產業結構升級[N].廣州日報,2005年11月10日.
[5] 江靜,劉志彪.商務成本:長三角產業分布新格局的決定因素考察[J].上海經濟研究,2006,(11):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