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促使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建立科學的高校人才培養成本的核算制度,合理優化配置資源,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個熱點,筆者引入了回歸方程,提出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模型的設想,并用實例檢驗了模型的可行性,為控制教育事業支出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 高校;教育成本;回歸方程;解釋變量;誤差分析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不斷向前發展,在財政投入與擴大招生規模對教育經費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完善財政教育撥款政策和教育成本分擔機制,明確政府、學校、個人投入的比例,使得對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的有關研究越來越重要。
復旦大學高教研究所所長熊慶年曾表示,核算“高校學費成本”是一個特別復雜的工程,不同國家對這一話題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如歐洲尤其是北歐國家,辦學者認為學費應該主要由國家承擔;而在美、英等國家的大學,辦學者則普遍認為學費更應以市場為杠桿來確定。而在中國。由于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才開始對高等教育實施收費制,高校成本核算體系還有待完善,某些教育環節費用分攤并未形成標準。如大學蓋一棟教學樓。學生一年應該分攤多少成本?又如,大學科研室設備的折舊費又該怎樣計算?再如,大學教授的育人資本又應該怎么核算?
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機制是非常必要的。這已成為社會共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