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統計信息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統計能否正確地發揮其信息、咨詢和監督職能,關鍵在于統計信息質量。本文對造成統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闡述了提高統計信息質量應改革統計管理體制、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加強基層統計建設、提高統計設計質量、不斷改進和完善統計核算方法,同時要不斷提高統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
【關鍵詞】 統計信息;質量;體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各界對統計信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統計信息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統計信息是社會經濟信息的主體,是經濟發展狀況的客觀反映,是黨和政府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基本依據,一旦統計信息失真,必然給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工作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容易造成“泡沫經濟”,歷史上這方面的教訓是相當深刻的。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統計信息失真現象卻非常嚴重。在有的地方,領導喜歡搞兩本賬,對內一本賬,對外又是一本賬;向上級匯報成績是一個數字,講困難時又是一個數字,按“需”上報,不僅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且極大地影響了國家決策部門的決策行為,給國民經濟的有效運行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探討統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尋求提高統計信息質量的方法,成為各級統計部門和每一名統計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統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探討
造成統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為因素,如篡改、虛報、瞞報、偽造等;也有非人為因素,如調查人員認識能力的局限、調查方法落后、統計管理體制不適應市場需求、信息傳遞渠道不暢等。主要原因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統計管理體制存在一定的問題
我國現行的統計管理體制是“雙重領導體制”,一是在行政上受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二是在業務上由國家統計局代表國務院負責和協調國家統計業務工作。當統計工作與行政工作相矛盾時,統計業務部門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經常是統計業務工作服從行政工作,當一些地方領導基于自身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追求時,極易誘導或迫使統計人員提供虛假的統計數據。因此,這種“雙重領導體制”是造成統計信息失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干部考核體制存在一定的弊端
近年來,統計數據在各級政府考核領導干部的政績中越來越重要。不少地方把經濟發展數據作為衡量領導干部政績的主要依據,不能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沒有建立起嚴格、科學、規范的業績評估制度,致使一些干部的頭腦中存在著“數字能出官”的觀念。有些干部為了自己的政績在統計數字上大做文章,造成統計信息的人為失真現象,模糊了國民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誤導了對當前經濟運行情況客觀真實地分析和判斷。
(三)統計機構不健全,統計人員素質偏低
長期以來,統計部門的機構一直不健全,統計人員待遇偏低,造成統計人員隊伍不穩定。在一些企業,統計人員沒有專職專責,馬虎了事,得過且過,形同虛設;還有一些企業不重視統計工作,根本就沒有設置統計機構,使統計工作出現極大的隨意性。部分統計人員素質偏低,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不能嚴格按照《統計法》的要求去工作,容易唯領導意志是從,結果成為領導造假的幫兇。
(四)統計技術落后
目前,我國許多地方的統計技術還比較落后,不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規模、高效率、深層次地開發統計資源,不能很好地利用統計信息網絡,在統計信息的產業化、社會化、商品化方面做得很不夠。各級統計部門應加強網絡建設,在全國形成完備的統計信息網絡,使統計信息和市場信息有機地結為一體。
(五)執法不嚴,打擊不力
《統計法》中明確規定:“地方、部門、單位的領導人授意統計機構、統計人員篡改統計資料或者編造虛假信息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但在實際統計工作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等現象時有發生,各級統計部門對統計工作的執法力度不夠,沒有嚴格按照《統計法》的規定執行,對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統計資料,阻撓統計執法檢查等統計違法行為打擊不力,致使“假數出官,官出假數”的現象屢屢出現。
二、提高統計信息質量的方法
(一)改革統計管理體制
改變統計機構的隸屬關系,維護統計部門的獨立性,實行中央、省、縣統計機構垂直領導的統計管理體制,各級統計機構對下一級統計機構的人、財、物實行垂直領導,同時服務于當地政府和企業主管部門,使整個統計系統自成體系;實行內部管理,從根本上避免各級政府部門對統計數字的行政干預,保證統計數字的準確性,真正起到監督政府和企業是否正常運行的作用。
(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
對各級干部的考核、評價以及升遷、任免等,都要建立在嚴格、科學、規范的業績評估制度之上。組織人事部門在考核干部時,要科學地對待統計數字,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僅要看到數字,同時也要對社會發展、環境質量、群眾意見等多種指標做出綜合評價,從而有效地避免因干部考核制度不全面而導致統計信息失真。對那些弄虛作假的干部不僅不提拔,而且還要給予嚴厲的處罰。
(三)加強基層統計建設,提高信息源頭質量
基層統計是整個統計工作的基礎和源頭,基層統計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政府統計信息的質量,只有基層的統計數字搞準了,才能使逐級上報的總資料準確;否則,即使科學再發達,使用再高級的電腦操作,也不過是假數真算、自欺欺人。因此,提高統計信息質量,必須把重點放在基層。具體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要健全統計機構,配齊統計人員,統計機構之間要形成一個網絡,保證統計信息的暢通傳遞;其次要制定一整套的統計工作考核辦法,對統計數據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對統計人員定期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獎懲掛鉤。
(四)提高統計設計質量
統計設計是指根據統計研究對象的性質、特點以及統計研究的目的,對統計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所做出的通盤考慮和安排。統計設計的結果表現為各種設計方案,如統計指標體系、分類、目錄、統計調查方案、匯總整理方案等,這些方案對以后各階段的統計工作具有指導作用。眾所周知,產品的生產始于產品的設計,因此,作為統計工作產品的統計信息的質量首先是設計出來的,然后才是生產出來的。如果統計設計不夠科學合理,那么就生產不出高質量的統計信息來。
(五)不斷改進和完善統計核算方法
提高統計信息質量最關鍵的是統計制度的創新、核算方法的科學和統計指標體系的完善。首先,必須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建立一套適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點的統計制度;其次,要不斷改進、規范現有的統計核算方法,對一些核算指標應增加其概念與核算原則;再次,要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增加和完善統計指標體系,及時有效地增加專項統計指標體系,以反映我國在經濟體制轉變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六)提高統計人員的素質
統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是提高統計數據準確性的決定性因素。來自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干擾和影響統計數據的各種舉動,最終能否實現,都會在統計部門提供的統計數據上體現出來的,因此,培養造就一支敢于堅持原則,抗干擾能力強、思想端正、熱愛統計事業、技能過硬的統計隊伍是統計建設中一個永恒的主題。為此,一方面要加強統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細化職業道德規范,以便于統計人員在業務工作中更好地執行、貫徹和操作,弘揚務實求真、忠于職守的正氣;另一方面要采取各種措施,有計劃、有組織、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活動,不斷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適應市場的能力,加強統計隊伍的自身建設,為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提供基礎性保障。
(七)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
法制是市場經濟的基礎,統計法制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宜的治理統計工作的方式,能夠有效地保護統計社會關系的長期穩定和統計調查對象的合法權益。各級統計部門要樹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克服統計工作中的“人治”思想。首先,要加大統計有關法規的宣傳力度,把宣傳的重點從統計人員轉移到單位、部門領導人,真正在單位、部門領導人中形成統計法律意識和執法的自覺性,對于弄虛作假者,一經查出,要公開曝光,予以嚴懲;其次,要加大統計數據質量檢查頻率和統計執法力度,使統計工作切實納入法制軌道,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參考文獻】
[1] 仇洪江.統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J].北京統計,2004,(3):37~38.
[2] 馮萬章.提高統計信息質量更好地發揮統計職能[J].山西統計,2002,(6):24~25.
[3] 陳天祥.論如何提高統計信息的質量[J].福州大學學報,2001,(3):28~30.
[4] 李純.試析提高統計信息質量的途徑[J].財經科學,2002(增刊).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