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不僅關系到其自身的生活質量,還直接影響到學生。校長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該使學校成為為教師和學生締造幸福的場所。校長可以通過積極維護教師的身心健康、創設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人盡其才地安排教師工作、拓展教師專業發展的空間、優化和完善教師評價制度等策略來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關鍵詞] 教師 職業 幸福感
當今社會,人本主義理念深入人心,人們呼喚尊重人性,而尊重人性就應該尊重人追求幸福的需要。作為一個社會人,必然要從事一定的職業,擔負一定的社會職責。這既是個體謀生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說,職業是現代人在家庭之外的主要活動場所,是表現個人能力、實現個人價值、謀求自我發展和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方式。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將對其一生的生命質量產生極大的影響。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非常重要,因為它不僅關系到教師自己的生活品質,還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生活品質。
所謂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指教師在教育工作中需要獲得滿足、自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身和諧發展,并伴隨著力量增長所獲得的持續快樂體驗。①(注: 賈會彥. 論教育學視野中的教師職業幸福感[D]. 廣西師范大學,2007(8))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精神力量和前提條件,沒有職業幸福感的教師是難以勝任教育工作的,更難以教出積極向上的學生。只有具有職業幸福感的教師才能把教育工作作為自己人生價值的追求,才能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并且產生一種強烈的進取精神,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滿腔熱情地關愛學生。同時,教師對其職業所持有的幸福感受,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生活和未來工作的幸福感的理解和獲得,能在無形中對學生產生良好的示范作用。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取決于自身的內在因素和外界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其中學校環境因素對教師的影響是最為直接的。校長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肩負著使學校成為締造幸福的場所的職責。這種幸福不僅包括學生的幸福,也包括教師的幸福。為了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校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積極維護教師的身心健康
健康的體魄,既是教師做好工作的保證,也是教師享受幸福的基礎。近幾年,教師“過勞死”的現象時有發生,給教師的健康狀況敲響了警鐘。根據調查資料的顯示,很多教師已經處于或即將處于亞健康狀態,職業病、身心疾病高發。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師的職業特點容易引發某些疾病,教師每天要用嗓子、站立授課,而且長時間坐著批改作業或備課,這就使教師容易患有咽喉炎、腰背痛、頸椎病、消化道疾病和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其次,很多教師缺乏維護自身健康的意識和相關的健康保健知識,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又缺乏體育鍛煉和適當的娛樂活動。長期的緊張和高強度勞作,甚至超負荷運轉,都會使教師的健康受到損害。另外,教師的職業壓力日趨加重,而部分教師又缺乏應對壓力的技能技巧,長期處于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態,對身心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為了保持教師隊伍的身心健康,校長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定期組織教師體檢,以監控教師的健康狀況。第二,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健康娛樂活動,如教工田徑運動會、教工籃球賽、棋琴書畫比賽、文娛晚會等文體活動,增加教師的煅煉機會,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緩解身心緊張和疲勞。第三,為教師休閑放松創造機會和平臺,如在法定假日中,創造條件并鼓勵教師外出旅游散心,放松調整。第四,最大限度地減輕教師的身心負擔。嚴格按相關法規確定師生比例,合理分配教學任務;減少沒有必要的會議和形式主義的要求。第五,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有關健康知識的培訓,特別是心理健康培訓。引導教師通過學習心理學知識來完善心理品質,建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掌握心理健康調適的技能,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維護能力。
二、創設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
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教師獲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教師,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要長期固定在一個崗位上,重復某一學科或某幾門學科的教學工作,社會交往活動比較有限,人際交往的范圍也相對狹窄,視野和思維可能會受到限制,容易產生人際障礙。幸福不僅是個人的追求和享受,也是人與人之間分享的一種體驗。教師只有在良好的溝通交流中,才能愉快地工作、互相支持、共同提高,既形成一定的競爭動力,又能不斷增加彼此之間的凝聚力。
學校需要為教師創設一個積極、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為此,校長既要注意加強自身與教師的人際溝通,也要注意促進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人際溝通,積極創造有效溝通的機會。首先,校長要積極創造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