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IIQ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外部質量保障形式,其基本過程包括機構自評、外部評審和決策、報告撰寫并對外公布,整個實施過程中十分注重教育供方各個細節(jié)。IIQ鑒定過程主要表現(xiàn)出三個特點:一是保障內容重服務;二是以問卷為主的自評方式,看重全面反映學生的滿意度;三是質量保障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自發(fā)行為。
[關鍵詞] IIQ質量鑒定 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制 啟示
高等教育利益相關者和高等教育本身都需要一個外在的、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認可的質量鑒定機構來對高等教育質量作一個客觀的鑒定。過去的20年里,鑒定作為一項重要的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障機制之一,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獲得認可。外部質量保障的目的是“確保”和“加強”質量,“確保”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相聯(lián),“加強”則與外部質量保障系統(tǒng)內部相聯(lián)。以下內容節(jié)選自《國際質量研究所手冊》,從中不難看出,國際質量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Quality,IIQ)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外部質量保障機構,其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對教育供方的各個細節(jié)的關注,都充分體現(xiàn)了“確保”和“加強”質量的目的。分析該機構質量鑒定的過程與基本做法,對于建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長效機制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一、IIQ質量鑒定活動的基本過程
IIQ通過審查和鑒定教育機構的教育質量達到公認的國際質量標準程度,以致力于保障和提升高等教育質量。
外部質量保障活動的三個階段分為機構自評,外部評審和決策以及報告撰寫,結果對外公布。被評機構在申請質量鑒定時,有以下三個階段的工作:
第一,準備一份自我研究報告。這是認證過程中最先和最重要的一步,是整套認證的基礎。被評機構應該誠實地反省和自我批評,對其工作出示事實細節(jié)、程序和業(yè)績。
第二,接受IIQ的評審。外部評審由IIQ指派的國際評審小組完成。評審小組的成員都來自不同的國際質量保障機構,有著不同的背景,有些是有專業(yè)背景的、有些是沒有專業(yè)背景的。一般來說,每一個小組都包括了一位直接來自IIQ的成員。
第三,IIQ的最后決策。經過評審后,出臺正式的決策報告,敘述性地描述被評機Xfd1Op6bJxsBlgycu6pwJA==構的運作在既定的認證標準下達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層次。
二、申請IIQ認證的報告內容
申請IIQ認證的報告(最好不超過10頁),主要介紹機構的背景、申請認證的目的和對機構達到IIQ所制定的標準的程度的詳細說明。其中有關教學人員和學生對機構質量的反饋均以問卷形式呈現(xiàn),提供5個級別的回答選項(很好、好、一般、不滿意和差)。
1. 機構簡介
說明機構成立時間、機構相關負責人姓名及地址、年度預算、教職工的聘任標準和程序、教職工成份與比例、教職工的工作情況、目前所提供的專業(yè)項目以及機構所提供的服務。
2. 學生和教學人員的反饋(見表1)
3. 評估標準(見表2)
三、IIQ質量鑒定中的自我研究
自我研究是IIQ質量鑒定中一項主要的活動和制度,以研究教育機構的教育項目和服務質量為主,反映其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達到IIQ所制定的標準的情況,使IIQ了解此機構的優(yōu)缺點、機構的發(fā)展?jié)摿途窒扌浴?br/> 機構所有的成員都參加到自我研究中來,建立一種對質量加強的自我反省的組織文化。機構的領導則要扮演一個長期的、積極的和創(chuàng)造性的角色,為自我研究營造一種信任和提升內部動力的氛圍。自我研究的核心工作小組由4~6人組成,成員必須有能力、德高望重,且必須對組織忠誠。核心工作小組的工作主要是為自我研究各階段提供計劃,包括制定階段性時間安排,明確IIQ標準,形成本機構的評價標準、指派信息收集任務、報告起草任務,并與下屬委員會協(xié)作開展工作。最后,工作小組要對下屬委員會上交的報告草案進行討論,形成整個機構的報告,在機構中發(fā)布。
四、IIQ質量鑒定的主要特點
第一,保障內容重服務。從產生過程來看,教育質量分為輸入質量、過程質量和輸出質量;從高校活動領域來看,分為教學質量、管理質量和服務質量。從所分析的質量保障機構和幾個國家的保障機制來看,比較注重質量的源頭,以保障教育供方的服務質量為主。
第二,以問卷為主的自評方式,看重全面反映學生的滿意度。整個評估、認證或鑒定過程中,基本上分為高等教育機構或保障機構的自評、評審和公開報告三步。自評以問卷為主,問卷內容很具體,涉及高等教育機構和保障機構組織設置、人員成份和比例、硬件設備的管理等,主要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評價機構各方面的保障情況。高等教育內部的利益相關者代表(學生、教師和行政人員)會參與自評報告的擬定。評審以參觀、現(xiàn)場訪問和座談三種方式為主。學生在這時十分有發(fā)言權。所有結果將會在網上公開,便于各相關利益者及時全面地了解所認證、評估或鑒定機構的運作情況,也便于機構之間一些好的實踐的共享。
第三,質量保障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自發(fā)行為。質量保障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保證和持續(xù)提高教育質量,更在于創(chuàng)造在政府、社會團體、企業(yè)的資助、告知學生和加強公眾認可三方面的透明度,塑造教育機構的品牌形象。于是,質量保障成為一種“自下而上”的自發(fā)行為。
另外,國際化和高等教育通常是緊密聯(lián)系的,所以國外的保障體系中顯露出了一種強化國際化的信念,質量保障參與者和機構也漸漸卷入了國際化網絡平臺和協(xié)會,教育界也十分樂意采用這樣一種國際化的途徑來加強質量保障,其過程和結果也已經取得公認。比如說,通過申請IIQ的質量鑒定,既是對高等教育質量的一個客觀鑒定,又可以通過它的質量保障參與者,和機構交流信息和經驗。
(作者單位:湖南農業(yè)大學教務處)
責任編輯 熊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