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長春的王偉瑋同學問:
看電視時,古裝片中將老師稱為“師長”“師傅”,有的現代片中將老師稱為“先生”,我們現在稱教我們的人為老師啦。“老師”這個稱謂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經歷了哪些階段?
博士丁回答:
我國有悠久的尊師重道的傳統,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師”的說法。中國古代教師的稱謂有很多,其中尊稱有以下五種:老師、西席、師長、山長、先生。
何謂師?《說文解字》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現在談到“師”,一般直接指從事教育工作或其他傳授知識技術的人,也泛指在某個方面值得學習的人。從史書中看,先秦時期就有師傅、師長、先生的稱謂,一直延用至今。至于“老師”,原是對年輩最高學者的稱呼,到后來,人們習慣地把“老”與“師”并稱,慢慢地就不再管年齡的大小,一概稱教師為老師了。明清兩代時曾稱主考官為老師;清末辦學堂,稱教師為教習;辛亥革命后,因教師同其他官員一樣依法令任免,所以又稱教師為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