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常會作出一種錯誤的判斷,只要一發現孩子打噴嚏、流鼻涕,就認定是“感冒”了。常會從“家庭小藥箱”內尋找出各種抗感冒藥給孩子服用。然而,令一些父母不解的是:有的孩子“感冒癥狀”似暴風驟雨,說來就來,說去就去,反反復復,實在讓人心煩。實際上,這一貌似“感冒”又不是“感冒”的疾患是過敏性鼻炎。
過去認為,過敏性鼻炎多發生于10-14歲兒童。但近年來國外有學者報道,3歲以下兒童在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中占30%,5歲以內高達70%,新生兒也會罹患該病。目前,過敏性鼻炎在世界上的發病率為2%-20%。我國雖無精確的統計數據,但根據部分地區調查,發病率也在3%-5%小兒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正同小兒支氣管哮喘一樣,呈急劇上升趨勢,而且,往往是哮喘的前兆癥狀之一。
過敏性鼻炎分為常年性和季節性兩種。常年性過敏性鼻炎占45%-50%,有季節性加重表現的占20%左右,可由各種過敏原引起。其中以塵埃、螨、蟑螂為主,另外還有羽毛、動物皮毛、霉菌、香皂、汽油等。對嬰幼患兒來說,牛奶、蛋、魚、蝦等食物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誘發因素。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多由植物花粉(蒿屬花粉、豚草茶粉等)或霉菌所致。常見于開花、枯草季節。發病高峰北方地區為7-9月份,南方地區為4-5月份。而且與遺傳因素有關,尤以母系家族為主。
過敏性鼻炎主要表現為持續性或間歇性鼻塞,仰臥時明顯,早上癥狀加重。新生兒或嬰幼兒常因鼻塞而張口呼吸,睡眠時打鼾,致使口唇干裂、咽喉疼痛。此外,鼻癢也是一個重要癥狀。幾乎半數以上患兒因鼻癢而表現為時常揉鼻、縮鼻、皺鼻或用手擦鼻。由于經常用力擦鼻可引起鼻中隔彎曲,影響一側鼻孔通氣。另外,該病表現為陣發性打噴嚏,于晨起或吸入冷空氣時更為明顯,每次連續打噴嚏數個或數十個不等,繼之鼻流大量清水涕或黏液涕。上述癥狀表現為突然發生,迅速消失,繼而再發,間歇不定。病程久的患兒,嗅覺受到一定影響,出現嗅覺功能減退或喪失。
部分患兒在此同時,因眼、咽、耳等部位瘙癢,可出現揉眼、摳耳等表現。甚至有少數患兒出現皮膚瘙癢癥狀,大些的孩子往往用手在身上東抓西撓,小些的嬰兒則會躁動不安。父母常誤認為孩子患了多動癥或壞習慣。
查看患兒的鼻黏膜,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蒼白、水腫,少數呈灰藍色。
根據以上過敏性鼻炎的特殊表現,父母只要仔細觀察是不難與感冒區別的。
由于過敏性鼻炎與吸入過敏原關系密切,故避免接觸過敏原是理想而簡單的療法。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難以避免接觸這些過敏物質,所以,采取以下綜合治療方法將有助于癥狀的改善。
1 脫敏療法。將過敏原制成浸出液進行脫敏治療,療效十分理想。目前我國應用最多的是塵螨和花粉脫敏療法,可用于經塵螨或花粉皮膚過敏反應陽性的患兒。
2 緩解鼻塞。用0.5%麻黃素滴鼻可緩解小兒鼻塞,但一次不宜多滴或長期滴用,以免損傷鼻黏膜或出現面紅、血壓上升、抽搐等藥物過量反應。
3 應用抗過敏藥物。撲爾敏、安其敏、非那根、酮替芬、息斯敏等,對打噴嚏和流大量清水鼻涕效果較好,但緩解鼻塞不顯著。
4 皮質激素。丙酸培氯松(簡稱BDA)氣霧劑作為防治過敏性鼻炎的藥物,有效率達70%-90%。局部噴鼻后除少數患者感鼻腔干燥外,無其他副作用,長期應用不發生霉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