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奧運會頒獎儀式上,人們會對這樣的鏡頭印象深刻——榮登領獎臺的運動健兒,情不自禁拿起脖子上的獎牌,輕輕印上一吻。那一刻,運動員的榮譽和美麗的獎牌交映生輝,釋放出奧運精神之光。可以說,獎牌是奧運會一道濃縮的景觀,體積雖小,卻永遠懸掛在最耀眼的高度。
百年獎牌,求統思變
長方形獎牌和純金金牌
希臘是奧林匹克的故鄉。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雅典舉行時,只向各項前兩名頒發獎牌,而且冠軍得銀牌,亞軍得銅牌。當時的獎牌由法國藝術家夏普倫設計,直徑為50毫米。同時,組委會還按照古老的傳統,向獲勝運動員獻花環,第一名的花環用橄欖枝編成,第二名則用月桂葉編制。
古希臘最尊崇“萬神之父”宙斯,相傳古奧運會就是從祭拜宙斯的大典演變而來。首屆現代奧運會獎牌的設計沿襲了此思路,正面的主體為宙斯的頭像,他右手托舉的地球上,站著手持撖欖枝的勝利女神尼克;背面為雅典衛城的圖案。尼克是宙斯的女侍從,是古希臘人特別尊奉的帶翼女神。橄欖枝象征和平。衛城為古代雅典城的舊址。所以,雅典奧運會獎牌突出了古奧運會“爭勝、和平、友誼”的思想。
四年后的巴黎奧運會別出心裁地推出了一組長方形獎牌。獎牌正面為展翅飛翔的勝利女神,背面是一位左手拄在腰間、右手揮舞橄欖枝的獲勝者。這是奧運會歷史上惟一一次形狀為非圓形的奧運會獎牌。奧運會歷史上最小的獎牌,出現在1908年的倫敦奧運會和1912年的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該兩屆盛會的獎牌直徑都只有33毫米。不過,這兩屆的金牌用純金鑄就,創造了奧運史上的又一項紀錄。
正面統一,背面求變
1907年5月,國際奧委會決定為奧運會獎牌制定式樣,兩年以后對獎牌式樣做出如下規定:獎牌正面是統一圖案,反面可由舉辦該屆奧運會的東道主自行設計圖案。但是直到1928年第9屆奧運會,獎牌正面的圖案才正式統一。它采用了意大利藝術家朱塞佩·卡西奧利精心設計的圖案,正面為坐在凱旋戰車上的勝利女神,她左手擁著一束谷穗、右手高舉象征勝利的桂冠;右下角為古希臘半圓露天競技場。運動場上面是奧運會的屆數、地點和年代字樣。獎牌兩面都寫著“勝利、團結”的字樣。
以后7屆奧運會的獎牌,正、背面都“克隆”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的設計。直到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才出現了變化。該屆奧運會獎牌的正面仍保留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時的設計,背面改為比肩而立的兩名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前者為一名出色的騎手、后者為著名拳師,他倆是古希臘體育比賽的保護神。此后的7屆奧運會,有6屆采用了同樣的保留獎牌正面設計、在背面做自己文章的方案。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首次以該屆奧運會會徽作為背面圖案的主體式樣,從此奧運會獎牌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舉辦方的地域特色。
1980年第22屆夏季奧運會獎牌正面是傳統的勝利女神圖案,上方用西里爾文字寫著“1980年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獎牌背面表現的是圣火在體育場背景的襯托下熊熊燃燒,右上角為莫斯科奧運會會徽。
1984年第23屆夏季奧運會獎牌正面是傳統的勝利女神圖案。獎牌背面表現手持棕櫚葉的一群歡樂的運動員將獲勝運動員高高舉起的情景,背景是體育場。
1988年第24屆夏季奧運會獎牌正面是傳統的勝利女神圖案以及“第26屆漢城奧運會”字樣。獎牌背面是一只象征和平的鴿子,它在翱翔,嘴里銜著一根月桂樹枝。
1992年第25屆夏季奧運會獎牌正面是一個帶有現代風格的勝利女神的形象,并刻有“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字樣,獎牌背面是巴塞羅那奧運會會徽。
1996第26屆夏季奧運會獎牌正面是傳統的勝利女神圖案,獎牌背面是1996年奧運會會徽和橄欖枝。
2000年第27屆夏季奧運會獎牌正面是傳統的勝利女神圖案,獎牌背面是悉尼歌劇院、奧林匹克火炬和奧林匹克五環。
奧運回家,獎牌“變臉”
雅典奧運會獎牌設計于2003年7月2日在布拉格發布。獎牌的正面進行了重新設計,這是自從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以來首次被改變。獎牌正面背景由古羅馬大競技場改為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全景,新獎牌正面的勝利女神尼克由原來的坐姿改為動感更強的站姿,并且插上了翅膀,其原型為2400多年前著名藝術家帕奧涅斯所創作的勝利女神雕塑。獎牌的背面為火炬盤中熊熊燃燒的奧運會圣火,背景是用古希臘文書寫的著名詩人品達為第8屆奧運會所寫頌詩的詩句,意為,“競爭的光芒不斷閃爍,奧林匹克,真理之源。”詩句的上方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會徽標志。
雅典奧運會的獎牌設計有三大特點:一是正面保持了一貫的傳統;二是注重了古代奧運會與現代奧運會的有機結合,勝利女神的身后是潘納辛納科競技場。這是一個馬蹄形的露天體育場,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曾在該體育場舉行。該體育場還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射箭賽場和馬拉松賽的終點。這也是現代奧運會的體育場首次“登上”奧運會獎牌正面。這樣,古代奧運會、首屆現代奧運會、雅典奧運會的相互聯系,便在獎牌的設計中巧妙地得到了體現;三是獎牌正面、背面的圖案都體現出希臘特有的傳統文化。通過這種文化特色,整個獎牌的設計也達到了完美的和諧統一。
雅典奧運會的獎牌設計獲得了各個方面的好評。其正面設計已成為國際奧委會的統一規定圖案。即今后幾屆奧運會,獎牌背面設計可以“另起爐灶”,但正面設計必須沿用雅典奧運會獎牌正面的勝利女神形象。
北京奧運,金玉結緣
中國特色,中國創意
在奧運倒計時500天時,由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的奧運獎牌“金”與“玉”的完美結合讓人們眼前一亮,包括國際奧組委、中國奧運冠軍等在內的所有人都贊嘆不已。獎牌正面為國際奧委會統一規定的圖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臘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獎牌背面的邊緣為金屬,中心鑲嵌著取自中國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的玉璧。出于金、銀、銅牌的價值不同以及顏色搭配方面的考慮,金牌鑲嵌的是白玉,銀牌是青白玉,銅牌是青玉,玉中央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會徽,獎牌掛鉤由中國傳統玉雙龍蒲紋璞演變而成。
與獎牌同時發布的獎牌設計包裝盒絲帶和證書,也具備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趣,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北京奧運會獎牌包裝盒為中國傳統工藝制作的木制漆盒,四方造型、天地蓋、四邊略呈弧形,喻天地四方、六合美滿之意。絲帶由機織而成,朱地云紋喜慶祥瑞。證書采用中國傳統的絹、宣紙等材料和傳統云紋織絞托裱工藝,是傳統手工藝和現代印刷術的有機結合。
歷屆奧運會的獎牌都是用金屬制作的金、銀、銅牌,而北京奧運會獎牌改用了中國和田玉不同玉質的白玉、青白玉、青玉與金、銀、銅相結合,設計制作出“金鑲玉”的獎牌。這是按照國際奧委會提出的兩大原則:一是將中國傳統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相結合;二是在技術上保證金玉的穩定結合。“金鑲玉”是從179件有效應征作品中選出的“佩玉”、“云紋”、“圣火”入圍三甲,再從三甲中確定,“佩玉”——即“金鑲玉”方案。
文化內涵,創意關鍵
“金鑲玉”獎牌上中國玉器的原型是東漢龍紋玉璧,玉璧是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玉禮器之一。中國玉禮器有六種:以蒼璧禮天,黃瓊禮地,青圭禮東方,赤璋禮南方,白玻禮西方,玄磺禮北方。可見玉璧是中國玉禮器之首,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地四方”。
(1)和平、團結、友誼的象征。中國自古傳承著一句“化干戈為玉帛”的名言,“干戈”指古代戰爭或兵器,現隱喻戰爭。玉帛指玉器和紡織品,是會盟友好的禮物,指解決沖突,雙方和好,隱喻和平。故中國文化認為玉帛是和平的使者。第29屆奧運會的東道主特將中國特色的和田玉鑲嵌進奧運獎牌,這表明中國和平的外交政策是永遠不變的。不管中國經濟如何發展、實力如何強大,都不會成為世界和平的威脅者。
該獎牌中心是用金屬制成的,奧運會徽周圍是中國玉璧、代表“天地四方”,和五環代表五大洲一樣,代表世界各國運動員團結在奧運精神的周圍團結奮斗,共同發展奧林匹克運動事業。中國羊脂白玉和奧運五環旗的白底一樣是純潔友好、公正的象征。
(2)道德祝福和精神祈福。奧運會憲章規定公正、準確的裁判原則,奧運五環旗象征著公正、坦率團結、友好真誠的精神。中國玉加入奧運獎牌的制作使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奧運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金鑲玉”獎牌不僅是給了獲獎運動員一塊有價的黃白之物,更多的是無價的精神財富,是在文化道德上的祝福和祈禱。
中國自西周以來,儒家就提出了“君子比德于玉”。在《禮記·聘義》中孔子曰,“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割,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拙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用玉蘊涵的道德來規范運動員坦然參賽的體育道德建設是豐富有余的,運動員帶上“金鑲玉”獎牌,應該不斷發揚奧運精神,發展奧林匹克事業。
(3)中西文化的融合。從某種程度上講,奧運火炬是在奧運之前,吉祥物是在比賽之外,而獎牌則是集中了奧運賽場中榮耀與成功的象征。因此,中央美院設計學院副院長許平先生認為歷屆奧運獎牌采用金屬材質源于金屬的張揚、高貴和直接。這與運動員勝利后的心情十分吻合。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鑲玉”獎牌除了保留部分外緣的金屬外,將中國印和玉璧擺在中心位置。玉不像金屬那樣,直接看來似乎不起眼,但每一種光線每一次照射下都有微妙的變化,與西方采用金屬的華貴、張揚形成對比,玉的溫潤內斂是中國的精神內涵,它為奧運獎牌加入了中華民族的體溫,加入了情感聯絡,這是中西文化合璧構建和諧世界過程中一朵最鮮艷的奇葩。
(4)中國印——13億中國人的承諾。中國印作為第29屆奧運會會徽,分布在金鑲玉獎牌的中心部位,在玉璧孔位上,用金屬制成。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將中國傳統的印章和書法等藝術形式與運動姿態結合起來,它表達出三層涵義:一是會徽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印章為標識主體圖案的表現形式,選用中國傳統顏色紅色作為基準色,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特點,代表著民族與國家,也代表著喜慶與祥和;二是作品主體部分似“京”字又似舞動的“人”張開雙臂,充分反映了古老又充滿現代氣息的中國,傳遞著友好、真誠與熱情;三是作品中巧妙地幻化成向前奔跑、迎接勝利的人形體現了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宗旨,強調了以運動員為主體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強調努力超越自我、超越極限的境界,旨在推動奧林匹克體育運動的發展。
精美和技術兼得
運動員在獲得獎牌后,興奮之際,常會將獎牌拋向空中或者觀眾席,而玉易碎,具有重大紀念意義和珍藏價值的獎牌,如果此時出現意外,則成為一大遺憾。所以,克服玉碎難題是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王沂蓬教授等組成的完善小組的一個巨大任務。
據介紹,為了提高獎牌的抗沖擊性能,獎牌設計修改完善小組對獎牌金屬和玉結合的工藝技術以及安全性等進行了四次技術測試。他們模擬現場情況,將獎牌分別以不同角度從1米、1.5米、1.9米做自由落體,從而通過實驗明確了三種不同結構設計的獎牌的不同性能,并據此調整了獎牌厚度和內部結構。為了消除振動波,他們查遍資料,訪遍專家后,最終選擇在金玉之間填充了2毫米的航天材料,成功地解決了防震問題。
最終的實驗證明,2008年的“金玉良緣”不僅好看,還不怕“摔”,在正常情況下的撞擊或摔落時,既不會碎也不會脫落。
有人說在人類社會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幾乎沒有一種活動在廣度和深度上可以同奧林匹克運動相媲美的。奧林匹克不僅是人類體育史上規模最大的活動,而且已經成為人類文明電上內容極為豐富的社會文化活動,這其中,奧運獎牌無疑是“和平、友誼、進步”和“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