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鶴在蔭,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這是六十四卦中“中孚”卦“九二”的“爻辭”。在此句中,“爵”一指酒,引申為官位;“靡”是治理、分享的意思。整句直接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鶴在樹蔭下面嗚叫,小鶴隨聲應和著,我有好酒,愿意和你共同分享。
從這句的卦象上看,中孚九二爻動變益。中孚卦象大離(合并同性爻),陽主動陰主靜,象飛鳥。兩陽爻主動象雙飛翼,中陰爻象鳥身不動主靜。鶴為飛鳥,其色白,中孚為巽兌,故為鶴。九二爻動變益,兌為口,二爻動變震,鳥口動者“鳴”之象。互坤為陰,鳴鶴在蔭之象。觸類引伸,相互呼應,有志同道合之義。后半句進一步說明了此意。我這邊有好事了,愿與好友分享。此邊有“呼”,彼邊自然有“應”,說明在冥冥的宇宙空間,一切事物都是互相感應的。有鶴在嗚叫,其子自然應和之;有好的東西,自然能夠得到別人的呼應。無論是動物還是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道理是互通的。
此句繼續承接了上一句關于言行問題的思考,從更深一層意思來說,是關于因果的思考。在儒家和佛教經典中,多見對此問題的論述。所謂凡人為果,圣人為因。對于一言一行的審慎說明了圣人、君子對于“因”的重視,即對所謂“起心動念”的特別關注。在“起念”一瞬間,就意味著后面將導引出無數的果和無數的因,或吉或兇都因這一念而起。換而言之,因一旦發生了,果也是注定的。對于果,人是不能掌控的,唯有因是可以設計、選擇的。所以君子對言行的重視是出于對因果的深刻思考。言行是過程,是動念和結果之間連接的過程,有什么樣的念頭,就會有什么樣的言行,自然就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而結果反過來又刺激新的動念產生,如此循環往復,新的因果又生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