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國”。誠實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修養,一種文明;是我們的立身、修德、處世的根本。然而,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特別是經貿商務活動中,“誠實守信”似乎正在“走失”。
為什么經濟糾紛、債權債務案件和詐騙案件屢屢發生,雖然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但“誠信”的“走失”是造成經濟社會“信用危機”的重要原因。
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有些人為圖一己之利,不講信用,坑騙別人,讓經濟合作或商貿合作的對方受到損失,最終損害了別人的利益,也毀了自家的前程。“利益”取代了美德,“誠信”讓位于欺詐。市場上小販們的短斤少兩、以次充好、摻假造假、注水豬肉——這些惡劣的行徑讓“誠實守信”受到了嚴重沖擊。市場經濟講等價交換,公平競爭,是以“誠實守信”為前提,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決不是“欺詐經濟”、“賴賬經濟”。
“誠實守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石。有人說:誠信是道路,隨著開拓者的腳印延伸;誠信是智慧,隨著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著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的種下,就一定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是的,誠實守信會讓你贏得顧客,進而贏得市場,贏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
我們要樹立良好的“誠實守信”形象,吸引更多的人到我地投資,“誠招天下客”,在招商引資中讓誠實守信伴我們同行,是成功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