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金秋時節,秋高氣爽,但對全球車企來說,相當一部分感受到的卻是寒冬的氣息,考慮該如何“過冬”。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無疑是最近華爾街和全球金融界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對美國汽車業的融資和汽車金融公司都將產生重要影響,美國的“三大”也將加速沒落。
全球車市都陷入了低谷期。北美市場一路狂瀉,連豐田的銷量也開始暴跌:德國8月新車銷量下降近10%;西班牙8月份汽車銷售量更是下降了41.3%,創多年來的最大單月跌幅。
“金磚四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的銷量也不如預期增長得那么快,全球汽車工業前景堪憂。中國汽車4季度的銷售增幅將難以捉摸,印度出現了3年來第一次下滑趨勢,俄羅斯汽車市場銷量8月也出現了負增長。
筆者認為,汽車銷量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經濟整體狀況不佳。阿里巴巴的馬云甚至認為,全球經濟進入了二戰以來最為困難的時期。顯然,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消費者和投資人都捂緊了他們的錢袋子。
確實,2008年是中國本土車企發展最困難的一年。在市場與合資品牌的雙重擠壓下,自主品牌已經出現了連續5個月的環比下滑。從長遠來看,發展中國家的汽車銷量仍將一路走高,只不過增速不會像過去那樣快。這對急于擴大海外市場的中國車企來說也不是什么好消息。
緊日子和苦日子就要來臨,對于習慣過好日子的中國車企來說是個嚴峻考驗。油價、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和國際競爭國內化的不利局面下,能否頂得住壓力將是自主品牌的大考。
“冬天也是可愛的,并不是可恨的。”華為“教父”任正非總是居安思危,“繁榮的背后充滿危機,十多年來我每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只要做好準備,冬天并不可怕。”
相對于任正非和馬云的“過冬論”,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外部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的講話更加明確:冬泳就是在冬天的環境里面展示健康的體魄。現在無論是國家經濟還是汽車行業,都已經進入了無可爭議的冬天。“吉利不能只滿足于吃飽穿暖。我們需要抓住冬天里的商機,要在冬天創造大希望、形成大優勢。”
越是困難,往往越是機遇。綜觀世界汽車業的發展歷程,每一次低潮,對一些企業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但對另外一些企業卻是脫穎而出的好機會。
自主品牌需要戰略轉型,轉變以往的增長方式,要從產品布局、產能調整、供應體系、服務體系和營銷體系等方面進行大幅度的整合。TCL董事長李東生充分總結自己過冬的經驗后認為,企業一定要有充足的現金流。在信貸緊縮、資金鏈日趨繃緊的情況下,這對車企至關重要。
或許這個冬天特別長,特別寒冷,但首要的是能存活下來。自主品牌,請準備好過冬的“糧食”和“棉襖”,并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