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周刊》 迪埃特馬·哈維蘭克
歐盟發出訴訟威脅大眾權力之爭升級
對于德國政府制定的,旨在保留下薩克森州政府否決權的新《大眾法》,歐盟已經發出了新的威脅,稱將再次把新《大眾法》告上歐盟法庭。而在大眾與保時捷內部,大眾監事會主席費迪南德·皮耶希與保時捷董事會主席沃爾夫岡·保時捷則正進行著明爭暗斗的權力之爭。
歐盟委員會認為,德國政府并未按著歐盟的要求對原《大眾法》進行修改,新《大眾法》依然保留了擁有大眾20.3%股份的下薩克森州政府在公司經營和抵制外來收購時的否決權條款,這違反了歐盟有關資本自由流動的相關準則,所以必須予以取締。
去年10月,歐盟法院已經裁定原《大眾法》無效,并責令德國政府對其進行修改或廢除該法。德國政府對此作出了積極的回應。但在歐盟看來,德國人做得還不夠。
9月12日,來自歐洲各地大眾汽車工廠的4萬名員工參加了在大眾汽車總部舉行的支持《大眾法》的示威游行。
不過,在保時捷收購大眾這件事情上,關于《大眾法》的爭論并不是惟一的戰爭,大眾和保時捷內部還有另外一個戰場。事實上,自從三年前保時捷成為大眾最大股東以后,保時捷與大眾內部的權力之爭就開始了。
大眾與保時捷內部的爭論發生在各個管理層,如兩個公司工會之間的權力之爭、保時捷家族與皮耶希家族的股權之爭等等,爭斗從來沒有停止。有趣的是,所有人都聲稱自己是在為大眾和保時捷能有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但實際上他們所有“努力”的目標都離不開“權力”這兩個字。
現在,大眾與保時捷內部的權力之爭正在升級。在工會舉行示威游行的當日,大眾汽車監事會也作出一項有關保時捷公司和奧迪公司合作的重要決議:保時捷和奧迪的合作必須經大眾汽車監事會批準。這項決議的達成與皮耶希的暗中支持是分不開的。
路透社 克里斯多夫·施瓦茲
皮耶希與保時捷家族出現巨大分歧
作為皮耶希家族的一員,大眾監事會主席費迪南德·皮耶希近期與保時捷公司出現了重大分歧,在一次關鍵性的會議中,皮耶希無聲地支持了大眾汽車工會的代表。
在8月12日的大眾監事會會議之后,一位出席會議的內部人士稱,這次會議的內容主要是大眾監事會對保時捷和奧迪的合作進行投票,而身為大眾監事會主席的皮耶希并沒有出席,從而直接導致十位來自于工會的成員以多數票戰勝了另外九位股東代表。最終,會議通過一項決議:今后保時捷和奧迪在任何領域開展業務合作都需經大眾監事會批準。
這項決議對于保時捷無疑是非常不利的。奧迪作為大眾的豪華車品牌,是保時捷的潛在競爭對手,奧迪生產的運動型車TTRoadster以及高性能R8跑車,是保時捷Boxster和保時捷911的強勁對手。
對于皮耶希的做法,保時捷公司董事長沃爾夫岡·保時捷表示了極大的憤慨,他在接受一家雜志的采訪時強烈地批評了皮耶希,這顯示保時捷家族與皮耶希家族在處理保時捷與大眾關系的問題上已經出現了巨大的分歧。
《國際先驅論壇報》 納爾遜·施瓦茨
保時捷并未完全控制大眾
歐盟反對新《大眾法》,大眾工人群起抗議:保時捷期待與奧迪進行合作,卻由于大眾監事會主席皮耶希的暗中破壞而失敗。71歲的皮耶希望保持大眾不斷發展高超的汽車工程技術的傳統,避免保時捷向大眾滲透其以利潤為導向的經營模式。
很多汽車分析師稱一場戰斗正在順利進行:一邊是皮耶希、下薩克森州和大眾工會,他們正試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大眾的獨立性;另一邊是沃爾夫岡·保時捷和保時捷CEO魏德金,他們希望保時捷能夠取得大眾更多的控制權。
9月16日,保時捷公司宣布其在大眾的股份已增至35.14%——按照德國法律,大眾已經成為保時捷的子公司。這標志著保時捷在收購大眾的征途中邁進了一大步,但這并不意味著保時捷可以取代皮耶希,完全控制大眾了。皮耶希在下薩克森州政府里還有同盟,根據德國《大眾法》,下薩克森州政府還擁有能夠決定大眾命運的“否決權”。不過,歐盟委員會已表示將再次把新《大眾法》告上歐盟法庭。
所以,戰斗仍將繼續。無論皮耶希在大眾監事會會議上的缺席帶給人們多少驚訝,現在都已不再重要了。保時捷已經采取行動,通過將其在大眾的持股比例提高至35%以上,保時捷似乎在向人們宣告:“我們不會一直保持忍耐,不管遇到多少障礙,我們控制大眾都將成為必然。”
《金融時報》 丹尼爾·謝福爾
皮耶希陷入家族危機
大眾監事會主席費迪南德·皮耶希與保時捷董事會主席沃爾夫岡·保時捷正進行著一場權力游戲。而在這場權力游戲中,皮耶希已經感受到了壓力——保時捷家族的一些成員正試圖找人取代他現在的大眾監事會主席的職位。
在過去數年里,皮耶希曾做過許多出人意料的事,但這一次他帶給人們的驚奇與以前有所不同。作為大眾監事會的主席和保時捷家族的同盟者,皮耶希在這次關鍵的會議中玩起了消失游戲,而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竟然選擇大眾汽車工會的一位高管作為他的代言人,為他投票。雖然最終皮耶希的代表投的是棄權票,但結果已經很明顯,保時捷戰敗了。
在保時捷應該如何與奧迪進行合作這件事情上,皮耶希與沃爾夫岡·保時捷并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這使得保時捷在最終的投票表決中處于被動地位。保時捷原本希望這次會議能夠批準保時捷與奧迪未來的合作,但皮耶希的臨陣倒戈使保時捷的計劃破產,隨之而來的是保時捷家族對皮耶希的譴責。知情人士說,皮耶希的行為引起保時捷家族的極度不滿,保時捷家族感覺自己像是被愚弄了,如今的皮耶希在保時捷家族中已經陷入孤立。
但是,這場沖突并非皮耶希家族與保時捷家族之爭的全部,事實上,兩大家族之間所有的分歧與矛盾都源于一個問題:誰將是新的大眾—保時捷公司的權力擁有者?大眾管理層不愿意被收購者征服,更不愿意向保時捷交出現有的權力。如果把問題說得大一點,皮耶希與保時捷家族的戰爭才剛剛開始,未來這場權力游戲或許會更加精彩。
(李 尚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