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記者剛踏進保定市區,“三年大變樣”、“五拆一改”的城建氣息撲面而來,紅色條幅處處可見,走街串巷的宣傳車擂鼓震天。
“焦莊確實有個長城汽車在建的基地。”出租車司機對記者的詢問反應很快,“東二環焦莊是東區,南二環西區才是長城汽車總部。”盡管對于“零部件產業基地”并不熟悉,但對于長城汽車的幾個工業園,他還是耳熟能詳。所以找到這塊遠離市區、尚在建設中的基地還是非常順利。
基地廠房建設即將完工,工人們正在忙碌著挖掘、平整場地上厚厚的黃土,工程車不時穿梭而過,烈日下塵土飛揚。
“兩年前,這還是焦莊的耕地。”一位正在裝車的年輕工人對記者說,“當時,焦莊政府收地時一畝補給3000塊錢,后來漲到5000塊。”
當了解到他就是附近的居民,記者便問基地的建設是否影響了他的生活。“現在家里每人只有幾分地,可是如今每畝打的糧食多了,還是夠吃。”他還不無遺憾地說,由于自己不懂技術,基地即便開工了自己也不能來這兒上班,他會跟著現在的工程隊,哪里有活兒就到哪里去。
基地大門的路直著延伸至東二環,約三、四百米,這叫東盛路,因為這條路上坐落著老國有企業——東盛機床廠及其開設的技工學校。
“機床和汽車部件不一樣,所以基地對我們機床廠影響不大。不過,明年基地招工,這兒學校的一些技工學生就會過去。”路過的一位機床廠老職工對記者說,他同時轉告記者當日的保定地方報刊登了長城資產又創新高的消息。
其實,在這條略顯偏僻、基地車輛時而穿行的土路上,還有一個“第三者”——賣碗面和日雜的小店。
“我們早上來,一過晌午就回去了。”老板娘一邊端面上桌一邊對記者說,“那邊兒開工了,這兒生意能好點兒。”的確,眼前三三兩兩的顧客主要是機床廠職工和技術學校的學生,在老板娘看來,基地開工更大地決定著的是小店的營生。
據了解,除了本基地在建的“變速器、軋鑄件、汽車燈具”三個項目外,還有一些發動機、零部件項目設在長城汽車西區的汽車工業園及其對面的部件園內。
記者來到長城汽車西區的工業園,園內規劃嚴整,園外樹木層疊、綠葉成蔭,嶄新的長城皮卡和SUV時時駛過。
記者透過部件園操場的圍欄,看到身著乳白色長城汽車制服的員工正列隊訓練,只有一位男員工在場邊上清理垃圾。“你是在受罰嗎?”記者好奇地上前問他。“不是,我是班長。”記者注意到他左臂上別著紅色的繡牌。“我們是新進來的員工,在培訓。”對長城員工訓練的嚴酷記者早有耳聞,只不過這樣如軍訓般的培訓確實不多見。
“我家親戚就在這兒做焊工。”路邊樹蔭下一位納涼的老人指著汽車工業園對記者說,“工種不一樣,收入就不一樣,一般一個月能拿一千多塊。”據他介紹,此收入雖然算不上高,但在保定市整體收入水平來看還是不錯的。
夕陽西下,身著乳白色工作服的長城職工從汽車園內涌出來,景象頗為壯觀。可以想象,用不了多少日子,焦莊零部件基地周圍也會如此郁郁蔥蔥、門前的東盛路上也會呈現這恢弘一幕。
到那時,保定零部件基地將更深遠、更廣泛地影響著保定人的生活、保定這座城市甚至整個華北零部件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