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胡潤當代藝術榜吳冠中名列榜首
以編制中國富豪榜而出名的胡潤,這一次用數字的形式素描中國當代藝術家的群像。89歲的藝術泰斗吳冠中高居榜首,他去年公開拍賣作品的總成交額達370,041,481元;50歲的張曉剛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少壯派代表,去年公開拍賣作品總成交額為288,152,528元,位居第二;融匯中西的87歲藝術大師趙無極去年公開拍賣作品總成交額為284,003,432元,名列第三。
40位油畫藝術家、10位國畫家上榜。范曾為國畫大家第1名,位列總榜單第15位。這表明了國畫相較油畫作品,價格處于弱勢。
這個榜單顯示,上榜藝術家平均年齡57.4歲,從93歲高齡的白雪石到34歲的曾傳興,50位上榜藝術家年齡覆蓋較廣。以80歲高齡上榜的藝術家共7位,中年油畫家占優勢,從上榜藝術家的年齡來看,除趙無極、吳冠中等數位老先生年齡在80歲以上外,絕大部分上榜藝術家以40歲至60歲年齡段居多。

世界最長剪紙廣州誕生
費時兩年用壞10把剪刀
世界最長的剪紙有多長?226.93米!
根據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文件顯示,該作品有十二生肖剪紙12幅、“中國剪”和“韓艷剪紙”印章剪紙各1幅、姓氏剪紙288幅。
作者韓艷說,這幅《妙剪百家姓》剪紙巨作,內含288幅剪紙圖案,每幅圖案分為左右對稱圖形,內含一個中國常用姓氏。每個姓氏以其古老的中國文字金文和隸書分別分布在左右的對稱圖形中,再結合吉祥圖案,以剪紙的形式設計和表現,可稱作是“姓氏剪紙”,也可稱為“文字剪紙”。
據了解,韓艷從2006年9月開始構思該長卷,為了完成這幅巨作,查閱和研究了大量中國姓氏學、文字學、書法和剪紙的資料、典籍,走訪和請教了10多位工藝美術大師、文字學家和書法家。
韓艷說,最難是設計,長卷中不少圖案都是反復設計。經過一年多設計,去年10月開始動手剪。今年5月才完成該剪紙長卷。其間,晚上和節假日加班加點,10多把用于剪紙的剪刀磨了又鈍,鈍了又磨。
宣紙版足本《清明上河圖》出世
一幅長達15米的宣紙本《清明上河圖》由唐山炎黃軒復制成功,這幅曠世巨作耗時10年,它的母本是1911年北京故宮藏《清明上河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此次由炎黃軒復制的足本《清明上河圖》長15米,采用整張特制宣紙、按歷史原大、原狀全畫為標準,全跋、全彩,中間沒有一道接縫,更無一處印刷網點。這是第一次以此面貌出現的宣紙本《清明上河圖》。
1997年,唐山炎黃軒曾在故宮博物院的幫助下成功復制《清明上河圖》,成為“迄今為止最接近原作真貌的復制珍品”。但在復制過程中,炎黃軒主人王開儒發現該畫存在一定問題,即“不該出現的刪和續”問題。
王開儒認為,“刪”即:1973年故宮專家在揭裱國寶《清明上河圖》時,因專家不熟悉農村生活,把卷首一米處的一頭母驢誤判為“尖嘴立牛”,認為殊礙畫意而刪除其身,使國寶出現“開天窗”問題,更是把大匠張擇端的生花妙筆刪成了讀不懂的殘畫。
而“續”即:國內和故宮專家以歷代偽作為據,把國寶內清明出城祭掃誤讀成進城上河趕集,把方向讀反,故判斷國寶殘缺尾部。1994年11月29日故宮隆重接受了補全卷,在國寶畫尾出城人們的背后硬拼上方向相反、情節相背的畫面。王開儒認為,這鑄成了《清明上河圖》的一段千古奇冤。
廣東天然臥佛長5200米
擬報吉尼斯紀錄
近日,廣東南臺山森林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經過歷時18個月的論證,認為地處該森林公園內的南臺山天然臥佛,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天然臥佛(如圖)。其頭枕廣東平遠,足入江西尋烏,身長5200米。據悉,當地擬為其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據當地地質資料記載,地處平遠縣的南臺山發育于1億多年前的侏羅紀中晚期,由于受地殼運動的影響,逐漸形成以礫巖巖層為主的石峰,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巖壁自上而下都是斷層分布,其色艷若赤霞。南臺山天然臥佛由群山作床,其頭、額、眼、鼻、唇、頸、胸、腰、腿、腳清晰可見。日出之時,周身赤紅;日落之際,背后霞光萬道,整座山成了一張惟妙惟肖的“臥佛”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