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試題,從2005年開始,在緊靠國家卷的同時,放開手腳,大膽創新,把賞析短文的寫作引入高考試題。這一大膽的考查創舉,既體現了湖南人“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又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當時,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考點回顧
從2005年到2007年,這個題型,湖南高考一直沒有間斷過。2005年,鑒賞《貝多芬:一個巨人》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側面描寫。2006年,簡析《在山陰道上》的謀篇布局的技巧、聯想的巧妙運用、景物描寫的特色。2007年,簡析《憶劉半農君》人物形象的表現藝術、主要修辭手法。回顧這三年來的考查,我們感覺這道題命得很好,首先,它較好地將“讀”與“寫”統一起來了。高考語文試卷基本上是由“讀”和“寫”兩部分組成的,賞析題恰好把“讀”與“寫”有效地統一了起來。其次,它將“理解”與“鑒賞”結合起來了。我們讀一篇文章,先要讀懂它的意思,讀懂它的意思以后,還要知道它好在哪里,只有將“理解”與“鑒賞”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最后,它將“鑒賞”與審美能力的培養很好地結合起來了。“鑒賞”是一種審美,而審美又是人文素養的一個基本方面。這個題目的設置有利于引起中學語文教學對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視。
考查規律
通過對湖南高考三年來賞析短文考查的研究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如下幾條規律:
一、賞析重在散文。2005年的《貝多芬:一個巨人》,2006年的《在山陰道上》,2007年的《憶劉半農君》都是散文,或寫景,或記人敘事。
二、側重于寫作手法、表達技巧的考查。2005年鑒賞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側面描寫,都是屬于寫作手法的鑒賞。2006年鑒賞聯想的巧妙運用、景物描寫的特色,2007年鑒賞人物形象的表現藝術、主要修辭手法,屬于寫作技巧的鑒賞。
三、對文章的整體感知、結構情節也有所涉及。2006年的謀篇布局的技巧,涉及對文章的整體感知。
考點展望
短文賞析評價的考查,對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從根本上提高語文鑒賞能力,確實有很大的作用。通過分析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三年來,湖南試卷對這個點除了選材方面以外,從來沒有重復考查過。因此,我們可以大膽預測:從選材的角度看,首先,散文的鑒賞依然可能是重點,因為散文是文學世界中幅員最廣闊的國度,是最自由的文學天地,它包羅萬象、融匯大千,信息量豐富。在表達方式上,自由自在自主,記人敘事、摹景狀物、抒情論理皆縱意所如。在題材對象的選擇上,無拘無束無窮,籠天地于形內,聚萬物于筆端,全然一幅海納百川的氣象。使用范圍最廣,學生最喜歡學,最喜歡寫,且最適宜拿來作為考題。其次,小小說考查的可能性不能低估,小小說盡管短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具有小說的所有特征。在文學的世界里,小說無疑是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它源遠流長,成果豐富,讀者群體更是廣泛龐大,小說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功用也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小說賞析方法的掌握,賞析水平的提高,需要掌握更全面的理論知識,采用更多元化的批評準則,積累更豐富的審美經驗。最后,戲劇小品的鑒賞也不能忽略,戲劇是通過演員在舞臺上表演以再現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綜合藝術。重在揭示社會矛盾,表現現實生活。它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有鮮明的人物形象。近年戲劇在教材中的分量在增加,拿到高考中來考查也不足為怪。從題型來看,寫作手法和表達技巧依然是考查重點。細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景與情的關系、文章主題思想的表達、情節的安排、戲劇的矛盾沖突等應該特別值得關注。
備考建議
一、全面訓練,突出重點。基于湖南高考在這一點上不重復考查的特點,我們既要對過去已考查過的題型適當訓練,使學生掌握這個考點的考查規律,更主要的是,對沒有考查過的要點我們要重點訓練。人物描寫里的細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散文的景與情的關系,小說、戲劇的情節發展,戲劇的矛盾沖突,各種文學樣式的線索的安排都要作為重點來訓練。要求學生注意結合文體特點,不同的文體表現社會生活的切入點側重點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一般說來,作者往往借助事件、人物、景物或意境來抒發情感,揭示中心。把握文體知識可以從總體上很快分清材料與觀點的關系。
二、重在提高鑒賞能力,答題技巧的掌握不能忽略。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的提高是語文教學的根本點。但學生閱讀能力強不等于題目答得好,所以,答題技巧的傳授是十分必要的。尤其賞析短文的寫作,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考查的重心:這道題它既不是簡答,也不是“小作文”,而是一道獨立的“賞析題”,賞析就是賞析。說它不是簡答,學生作答必須含有賞析的成分有賞析的基本要求;說它不是“小作文”,它不要求有完整的謀篇布局,寫作形式比較自由,考核重點不是寫作能力。
三、多寫多練,掌握鑒賞方法。對于賞析短文的訓練,離不開多寫多練。“賞、析、引、結”是賞析短文不可缺少的幾個步驟,缺少一個環節,就達不到賞析短文的寫作要求。學生要掌握正確的賞評標準和思維方法,一定的思想理論水平、正確的審美觀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我們鑒賞評價文章的準繩,沒有客觀正確的標準就難免人云亦云。同時要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要辯證地、歷史地、全面地、聯系地、發展地分析,不能以偏概全,主觀臆斷,否則便不能作出恰當的鑒賞評價。同時還要多寫多練,不多寫多練,學生就做不到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鑒賞短文的考查已經走過了三個年頭,我們在肯定它的優越性的同時,也不能回避它的缺陷,經過三年的考查,這個題型的弊端也慢慢顯現出來:從賞析的角度,它和詩歌鑒賞重合;從寫作的角度它和大作文重合;從表達的角度,它和現代文閱讀的簡答題重合等等。同時,經過這么長時間的考查,針對性的備考訓練已經公式化、程序化,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我們在加強這方面訓練的同時,期待一個全新的、能真正檢查學生語文能力的題型出現在2008年的語文高考題中。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