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電影院里體驗過這樣的境界嗎?螢火鳥在身邊盤旋,似乎觸手可及;水珠在空中飄浮,一滴滴清晰可見;食人魚忽然張開大嘴,仿佛從銀幕上撲了出來:還有身臨其境的廢礦飛車,可以跟車上的人感受同等程度的刺激和驚險,好像過山車……如果沒有,那就趕快去看看3D大片《地心歷險記》吧,這是不可錯過的視覺、身心享受!
《地心歷險記》是國內引進的首部數字3D電影,通過特殊眼鏡作為媒介呈現出一個圖像景物遠近不同、層次分明,呼之欲出的立體世界。

尼古拉斯·凱奇才將國家寶藏從塵封中解禁,印第安納·瓊斯手中的水晶骷髏也還沒有仔細地把玩欣賞,凡爾納大叔又馬不停蹄迫不及待地帶著我們開始了另一段探寶的旅程。本片根據凡爾納1864年創作的《地心游記》改編,《木乃伊》中的正義之士布蘭登·弗雷澤擔任主演,講述了一地質學家深信地底另有世界,于是與侄兒前往冰島,并邂逅了美麗的導游,他們一起從火山口潛入地心開始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探險故事。
凡爾納這位生活自19世紀末的文學家,用其獨到的文筆和深邃的科學眼力寫就了20多部科幻小說,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海底兩萬里》、《神秘島》和《八十天環游地球》等。其小說中想象力的天馬行空而又不失科學邏輯性是他最為人稱道之處。而更讓人感到驚嘆的是,在他的小說中所描繪的怪異的科學設備許多在今天都已經成為了現實,比如說《海底兩萬里》中的潛艇還有《從地球到月球》的火箭等等。所以在西方,凡爾納有著“現代科學之父”的稱號。如果凡爾納生活在現代,必然是如同史蒂芬·金一般成為好萊塢的寵兒,而事實上,即便凡爾納已然作古,他那些19世紀的作品在好萊塢還是屢次被搬上銀幕。本片原著《地心游記》在此前就已經有過許多電影的版本了。其中,最為經典的是1959年拍攝的版本,曾經獲得3項奧斯卡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