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股市的基本功能喪失后,直接阻塞了企業的融資渠道,從而嚴重影響了實體經濟發展,政府所要“保”的經濟增長目標能實現嗎?

最近有一份市場調查顯示,42.99%的投資者認為,中國股市在1500點時才有投資價值;25.49%的投資者認為,在2000點時才有投資價值;只有不到20%的投資者認為當前的股市有投資價值,而且40%以上的投資者認為,今年的股市要下跌72%以上才有投資價值。這說明了盡管今年的中國股市在世界市場上表現最慘,但投資者仍然對當前的市場沒有信心。
調查同時顯示,大盤暴跌的原因,31.45%的投資者認為,是國內股市存在大量內幕交易;27.07%的投資者認為是機構拋盤太大,大小非減持不合理;24.88%的投資者認為是宏觀經濟不好;只有16.6%的投資者認為,是上市公司治理存在問題。從影響投資者信心的因素排序來看,應該是股市泡沫過大最為重要,而造成中國股市泡沫的最重要的原因,莫過于以國有企業為主導、以政府行政命令為主導、以政府對市場信用的隱性擔保這3個方面。只有在這種制度條件下,才能夠產生各種各樣的內幕交易,才讓那些靠近政治權力的人能夠通過內幕交易來謀取大利。如果中國股市的改革不能夠從這里入手,不改變目前的這種權力結構,真正建立起股市的基礎制度,那么股市的內幕交易就不會停止,各種荒唐的事情也就會層出不窮。
面對這樣的股市,56.72%的投資者認為,政府監管部門要大力整頓市場,嚴懲各種違規行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仍然放在國內股市的制度缺陷上,放在嚴厲打擊各種違法亂紀行為上,這應該是政府監管部門的重點。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幾年政府監管部門對股市的監管,仍然與現代市場制度的要求太遠,與投資者的要求相差太遠。
目前,中國股市已經嚴重衰退到喪失市場基本功能的程度。投資者血本無歸,自己當然要承擔責任,但這種責任難道只是投資者對市場判斷不足造成的嗎?如果不單單是這個原因,其責任又該誰來承擔呢?還有,當股市的基本功能喪失后,直接阻塞了企業的融資渠道,從而嚴重影響了實體經濟發展,政府所要“保”的經濟增長目標能實現嗎?
國內股市中,當然有不少是爛公司,但也有不少有投資價值的公司。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讓這些好的上市公司真正體現價值,讓那些爛的公司淘汰掉,這就是股市法則。但我們不能讓國內上市公司全部爛下去,因為在股市爛的時候,根本無法識別出上市公司的好壞,只有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讓優勝劣汰的機制發揮作用。
從上述的分析看到,要讓股市發揮聚集與配置金融資源的作用、讓投資者在市場中適得其所、讓好的上市公司在有效的市場競爭中體現其價值,就得重振國內股市的信心。而股市信心的缺失,正是目前股市“跌跌不休”的問題所在。
政府出手重振國內股市信心,短期政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全面放開對上市公司的價格管制,理順上市公司的價格機制;二是成立平準基金進入市場,購買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或讓國有控股基金,如社保基金等,進入股市購買好的權重股;三是以國資委的名義,要求國有大型上市公司回購其股票,并以國資委的名義下達文件,要求國有大型上市公司不減持大小非;四是對現行再融資規則、一級市場定價制度進行全面的修改。然后,在恢復市場信心的基礎上,對國內股市進行全面的改革與整頓,特別是對中國股市違法亂紀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以此來重建中國股市。若如此,中國股市在半年之內就會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調整,而在2年后,中國股市完全可能重新進入上行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