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根緊縮、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資金鏈斷裂”正危及著外向型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批量倒閉的態勢正在由一個或幾個制造業,迅速蔓延至軟件行業。寒流來襲,中小軟件企業在融資“斷炊”的情況下將最早遭遇嚴冬。
制造業不景氣累及軟件商
“宏調的積極作用大家都看到了,可被雙刃劍傷及的大量中小企業形勢不容樂觀。目前銀行貸款增速已經連續數月低于15%,國企和大型民企可能還能貸到款,而中小型民企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資金困境。”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張漢亞向筆者表示。
那么,當珠三角、長三角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倒閉,數萬外向型企業艱難求生之際,為制造類企業提供服務的軟件商生存現狀又如何呢?“現在的日子很艱難,希望真的能夠熬過這個寒冬吧。”某跨國軟件企業中國區高層人士向筆者透露,進入今年上半年,公司每季報上來的銷售數據連連下滑,“所幸總公司對于中國市場重視,我們承擔的只是業績壓力。而據我所知,多家本土中小軟件企業已無力支撐,掙扎在死亡邊緣。”
IT咨詢機構IDC日前發布的2008年《軟件商成長路線圖》白皮書顯示:中國軟件商市場空間巨大,但挑戰突出,大部分軟件商競爭力不足。作為鼎盛時期遍地開花的結果,我國50人以下中小軟件企業超過全行業60%,普遍規模偏小。“對于這些發展中的軟件企業來說,資金是非常重要的,現在中小軟件企業要把自己的技術和特點,一直延伸到系統,延伸到服務,這需要長期有效的資金支持。”中國軟件協會理事長陳沖如是說。日前,北京社科院中關村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中小軟件企業欠薪嚴重,其中1/3不能按時發薪。由于采用的是項目制銷售模式,受客戶經濟環境影響很大,一旦項目款出現問題,企業極可能陷入崩盤。深圳軟件行業協會會長陳一木透露,實際上,早在2004年,廣東中小軟件商就經歷過一次洗牌,4成企業退出市場,全行業下滑了20%。
融資艱難 準備“過冬”
“單論軟件開發能力,我們并不落后于其它國家。由于資金短缺、市場營銷投入有限,很多有潛力的中小軟件開發商要么轉型做應用項目開發,要么勉強維持生存。”陳沖認為,解決中小軟件商生存危機的首要任務是資本助力。
面對在宏觀調控下的中小企業的窘境,如何拿捏政策尺度,最小程度減少經濟的創傷面,正在考驗著政府的智慧。從7月開始,中央高層展開密集調研。各界紛紛猜測,宏觀調控的天平可能從“穩物價”向“保經濟”方向傾斜。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溫家寶總理在調研時表示,“要從信貸、財稅、產業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特別是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成長潛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這一表態令掙扎在破產邊緣的眾多中小軟件開發商看到了一絲曙光。
與此同時,在內部郵件中發出“我們準備過冬吧!”號召的馬云,也已帶領阿里巴巴集團展開與中小企業間的互助自救。阿里巴巴軟件聯合國內外20家知名風險投資機構,成立阿里巴巴“軟件互聯平臺”,計劃在5年內用10億元培育國內在線軟件服務市場。阿里軟件稱,投資者聯盟成立后,將在5年內招募3000至5000家軟件開發商加盟。“目標是在未來5年培養出30家具備上市資質的軟件公司。”
筆者得到的一條最新消息是,剛剛誕生月余的“張江高科技園區企業易貸通”也批出了首個信用額度:園區內的一家軟件企業,申請獲得了超短期150萬元和一年期500萬元的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