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描述
“記得年少時經常聽廣播,特別喜歡的一個節目是FM893福州廣播二臺夜間由寒楓主持的《音樂日記》。后來他不再主持節目,我也很少聽廣播了,但是他曾經主持過的節目,在節目中說過的一些話有時會回響在耳邊。壓力給予我的感受也是這樣,是一種聲音的縈繞,揮之不去,但不同的是廣播帶來的是美好的聽覺享受,而壓力帶來的卻是越來越浮躁、愈來愈抑郁的壞情緒。”當我問起Louise壓力在她心中是怎樣的感受時,她這般說道。
壓力來源
Louise的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壓力:身材太胖是壓力;沒有男友是壓力;出國后的變數是壓力;父母健康問題是壓力;融入一個新群體是壓力;工作后很難遇見可以值得深交的朋友是壓力;碌碌無為也是一種壓力……這些壓力有的來自家庭,有的來自工作。有的來自社會,其中父母健康與男友問題是當前最大的壓力。這兩個問題都不在Louise的可控能力之內,即便著手處理也不能在短期之內得以妥善解決,于是便化為壓力的余音時常回蕩在她的耳邊。
《論語》中《里仁》這一篇提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Louise的父母已經到“知天命”的年紀,身體狀況不是太好,作為獨生女的她自然是要擔當起照顧父母的責任。Louise擔憂地說: “父親前段時間身體不好,住院做了手術。在醫院,第一次看到重癥病人戴氧氣罩的樣子讓我心生寒意。那天,在手術室門口,當父親被送進手術臺時,恰好一個新生兒和她的母親從另一間手術室送出來,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見到新生兒,聯想到自己也是由這么小的一個嬰孩在父母的撫養之下成長至今,特別有感觸。當時,想到家里的情況,父母的身體,我有些動搖,甚至想要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出國我最放心不下的便是父母,臨行之前關于他們的種種顧慮時常盤踞在我的腦中,以至于成為無法擺脫的壓力。”
男友問題,對于Loufse而言,也是個麻煩事。其實,就個人感受來說,Louise覺得自己目前獨自一人的狀態很好,最好的年齡里可以隨心盡興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身邊的人對這個問題并不寬容。母親怕她出國這段時間錯過了最好的年華,嘮叨著讓她找個男人:長輩們在飯桌上也時常提起這個問題,還有熱心人安排“相親”;同學聚會時,恩師也勸說著要她找個好男人;舊男友在關注著、攀比著、試探著……不少同齡人都有了男友,更有甚者已成家生子,一直以來同齡人之間的競爭狀態讓好強的Louise倍感壓力,但男友問題上的比較讓她感到困惑了。單身與否,是種生活狀態,本是很私人的事情,可是在這個不夠開放的社會之下,周遭人的壓力讓她迷茫,她不知道自己是為誰而活了,而此時離開出國深造其實是有助于她擺脫這個“男友壓力圈”。對于長輩們忙活著為她尋覓佳偶的這種形勢,Louise是這么看的: “愛情這回事只可以遇見不可以勉強。況且我不久就要出國,這種即將離開的狀態隱含著種種懸而未決的變化,這樣特殊的時段其實并不適合找男友,即便找到也未必會像希望的那般穩定。”
解壓方式
對于困擾自己,成為自己壓力或負擔的事情,干練的Louise通常采取的方法便是直面它,盡快設法處理解決,將壓力源連根拔除。對于無法有所進展的壓力事端,她則是由外轉內,調整自己的心情,使自己沉穩安靜下來。至于如何克服煩躁,讓自己平心靜氣,Louise自有她的方法。
方法一
打電話給朋友。
“我有時會比較依賴朋友。朋友有不同的類型,當我感到壓力心情煩躁的時候,有的朋友會用激將法激我、潑我冷水,有的朋友則會安慰你。其實打電話給朋友,他們說什么倒是其次,但是他們語氣中的擔心讓我覺得很溫暖很安慰,我覺得自己得到了回應,心里就想自己要好好的,不能再讓大家擔憂,漸漸地就消淡了心頭的陰云。”
方法二
看《Friends》直到困乏睡去。
“《Friends》是我一直以來很喜歡的片子,不看字幕,專心聽原版對話時,久了我就會不自覺的困,然后便睡去了。等第二天一覺醒來的時候,心情就好轉了。有時候壓力就是一個一時在心頭過不去的疙瘩,你轉移注意力,稍稍熬熬便過了。”
方法三
收拾房間或者快走。
“把原本凌亂的房間收拾整齊,或者是改變房間原來的格局與擺設,重新排放。這樣的一個過程,有助于思考角度的變換。任何看不透的問題只是你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結界,換個方式即可豁然開朗。走出家門,急速快走,發泄下自己心中的不快,也是一個不錯的解壓方法。”
方法四
借助信仰的力量。
祈禱、念《圣經》等方式,借助信仰的力量也能讓Louise獲得內心的安寧,擁有力量去與壓力抗衡。
在每次面臨抉擇、發生改變的時候,總是難免會碰到一些阻力或者不確定因素,從而造成壓力。Louise堅信不論面對什么樣的壓力,怎樣難以解決的問題,態度是很關鍵的。任何無法通過的難關,只要堅持下來都能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