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自古以來,宜興(古稱陽羨)紫砂壺冠絕一時,聞名遐邇,文人墨客、茶人癡家對其情有獨鐘。紫砂壺,原為茶具,其材質獨特,透氣不滲水,冷熱急變性好,“泡茶色香味皆蘊”,“暑月夜宿不餿”;它的另一個獨特之處在于,經過茶水的日夜沖泡、飲者長期的撫摸,久用之后的紫砂壺氣韻溫雅,壺身色澤越發光潤古雅,所泡之茶越加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壺里注入沸水都會有一股清淡的茶香。因而,紫砂壺成為飲茶品茗的最佳茶具。
歷年來,由于壺癡玩家的追捧,市面上興起了紫砂壺的投資收藏熱潮。紫砂壺本身的價值源于茶,漸漸地開始高于茶。除了本身作為茶具的實用性價值外,紫砂壺的投資收藏價值還在于它的工藝美術性,它集印章、題銘、繪畫、書法、詩詞、雕塑、篆刻等諸類藝術于一體,被譽為“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品壺鑒壺本應從泥料、’形制、工藝、款式、功能等多個方面鑒賞,下文介紹幾款值得收藏的紫砂壺,僅從壺形上淺析,至于泥料、工藝、功能等其他方面,且留到日后諸位有緣識得各壺,再細細詳評。
壺品名:南國瓜香
賞析:這款壺在塑器造型上屬于花貨,借用了南國瓜果的形態,通過運用捏塑等工藝手法,將瓜果的自然形態融入紫砂壺的設計中,壺鈕采用瓜蒂造型,壺身飽滿,而壺身表面上看似不勻稱的筋紋恰似自然生成的瓜果脈絡,將整個壺的精細之處表現了出來。此壺雖然構圖簡潔,但通過古樸的細節把南國瓜香的形韻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出來。此外,它還巧妙地利用了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澤來增強成熟瓜果的藝術效果。
壺品名:凌波
賞析:“凌波”一詞最早出自曹植《洛神賦》中的“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所描述的是洛神的輕盈步態。這款紫砂壺,壺如其名,整體流暢的線條讓人不禁聯想到凌波仙子的清逸淡雅。一抹橫貫壺身的浪紋一氣呵成,自然地從壺嘴過渡到壺把,形成前后呼應之勢。壺身的浪紋處采用雕塑的手法,泛起朵朵浪花,激起點點水沫,生動形象。而壺鈕處則以一朵一躍而起的浪花恰到好處地收筆。
壺品名:八八瓜趣
賞析:這款八八瓜趣與上述那款南國瓜香壺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樣是以瓜為造型,但是在細部處理上它所體現的卻是清秀端麗的風格。原本圓潤的壺身雖有瓜棱為筋絡,但看上去仍是有些過于規矩。于是,王柯鈞工藝師在此基礎上以雕、捏、繪等手法配以葉片落貼的壺嘴、莖桿枝條式樣的壺把以及攀至壺身的藤條嫩芽和瓢蟲,組成仿真的自然形態,充滿田園氣息,使得原本靜止的壺“活”了起來,洋溢著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壺品名:渾方集玉
賞析:所謂“渾方集玉”。是指在這紫砂方壺中匯集了玉環、玉佩、玉飾等民間玉制品的形態,譬如此壺的壺鈕是個玉環、壺把上端以玉如意為飾、壺嘴處借鑒了玉佩的紋案。這款壺雖為方壺造型,但方中藏圓,方中有變。壺身層次分明,層距大小有致,中寬旁狹,內陷外突處于光亮之下呈現錯落有致的明暗交替。整體上線條流暢,以橫向、直線為主,曲線為輔,平穩莊重之下不失跳躍明快之感。
壺品名:超越自我
賞析:這款壺取“鳳凰涅槃,集香木自焚,于烈火中更生”的意思。壺嘴、壺鈕、壺把三位一體,側看猶如一只祥烏振翅欲飛。壺口、壺身經過處理,使得兩種不同色澤相互交錯,融為一體。俯看之下,如同高山之上熔巖噴發,烈焰從山頂噴薄而出,飛流直下。此壺為圓器造型,口、蓋、嘴、把、肩的搭配協調和諧,勻稱流暢,雋永耐看,無論是在形似還是在意境上,都將“鳳凰涅磐、超越自我”演繹得惟妙惟肖。
壺品名:獅王
賞析:這款獅王壺在造型上屬于方器。底座沉穩大氣,方而不滯,富于變化的層次,凹凸有致的折面,挺括平正的輪廓,給人以干凈利落、明快拔秀之感。此壺以鈕為長,并以此為名。工藝師運用雕、捏等手法將壺鈕設計成一只奔騰跳躍的獅子,與穩靜的底座形成對照,動靜結合,情趣橫生。獅王與八八瓜趣出自同個工藝師之手,如果說八八瓜趣表現的是王柯鈞柔美的風格,那么這款獅王則是其陽剛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