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多學習,但問題是無論你擁有多么淵博的知識,股票市場對于你來說仍然如同洪水猛獸。被突然間來歷不明的暗箭射中而狼狽不堪的投資者不計其數。
那么真的就像有的專家們所說的,要想在股市上賺大錢,就要采取有悖于常識的行動嗎?
21世紀的頭幾年,壟斷全球股票市場的所謂IT風險企業股粉墨登場,口袋里哪怕只有10萬韓元也要買網絡公司股票的人擠滿了投資市場。
那時,股票投資高手、私營業主李臺燮先生(39歲)在所有的股民都在IT股上忙得熱火朝天時,卻傻乎乎地開始購買樂天制果公司的股票。
“常識的力量”引領成功投資
李臺燮是這樣考慮的:“我發現樂天制果公司生產的、我以前吃過的木糖醇口香糖,很可能與農心食品公司的蝦條、東洋制果公司的巧克力派等一起成為經久不衰的暢銷食品。不是嗎?互聯網再發達,人們也不可能不嚼口香糖吧……我當時就是這么想的。特別是當我讀到沃倫·巴菲特的訪談錄里的‘同樣的道理,可口可樂也不會由于互聯網的存在而喪失了全球最大的飲料商地位,因此,我沒有買IT股票,而是致力于投資擁有傳統價值的股票’這一句話時,我更堅定了投資決心。”
沒過多久,互聯網泡沫開始破滅。
韓國報紙社會版開始陸續報道有股民因購IT風險股賠本而投漢江自殺的消息。當時那些炒IT風險股的股民在買股時,就像看到錢在眼前晃動一樣,以為“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恨不得把全部家當都拿來換成股票,結果卻傾家蕩產。
5年過去了,到2006年,李先生投資的樂天制果公司的股票,市價超過120萬韓元,漲了10倍。
我問他打算什么時候出售樂天制果的股票,他笑道:“為什么要賣呢?即便不賣掉樂天制果公司的股票,我也有充足的錢去海外旅行一趟,呵呵……”
在韓國股票投資圈內,有“常勝將軍”之稱的禹柳真先生(37歲)強調:“你必須多學習,但問題是無論你擁有多么淵博的知識,股票市場對于你來說仍然如同洪水猛獸。被突然間來歷不明的暗箭射中而狼狽不堪的投資者不計其數。”
那么真的就像有的專家們所說的,要想在股市上賺大錢,就要采取有悖于常識的行動嗎?
禹先生笑道:“哈哈……絕對不是這樣,不管怎么樣都要以常識為基礎,看看我周圍炒股賺大錢的人,他們都鮮少采取與常識大相徑庭的行動,股市上有一雙帶領投資者走向成功的‘看不見的手’。這雙手就是‘常識’。”
這種常識的力量在現代股票市場,依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如果你家現在使用的是三星電子公司生產的電話或電視機,那你就去買三星的股票。如果你每到周末雷打不動都要去一趟新世界E-MART超市,那你就去購買新世界的股票。如果你最喜歡吃的方便面是農心食品公司生產的辛拉面,那你就應該去購買農心公司的股票。
禹先生說:“不光是炒股,所有的投資者在做任何投資時,常識都是最高的戰略。因此,很多投資者完全無視過去的經驗,指望一錘子打出個金元寶來,這不僅是有勇無謀,而且也不是明智之舉。”
炒股和炒房地產有異曲同工之妙
新生代富豪姜忠萬先生(33歲)說:“你知道沃倫·巴菲特怎么說嗎?他在20世紀50年代初做股票入門投資時就清醒地知道,買進便宜的股票會伴隨著較大的風險,銷售低價股票的企業大多是臨近破產的企業,經營業績持續惡化或財政規模日漸縮水的企業,購買這些企業的股票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沃倫·巴菲特一開始就選擇優秀企業的績優股,他買進的績優股的價格普遍較高。”
當然,也有投資專家對新生代富豪的這種見解持反對意見。
與金融大鱷索羅斯創立令人聞之色變的量子基金,并擔任公司總裁12年的國際知名投資商吉姆·羅杰斯說:“我之所以能通過投資賺到大錢,是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我都在購買一些我自認為價格非常低廉的股票。”吉姆·羅杰斯投資低價股票,雖然有自身判斷上的失誤,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萬一投資失敗,也不至于損失大錢的想法。
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吉姆·羅杰斯先生并不是無條件地買進低價股,而是買那些所有股民都舉手投降、股市一蹶不振時,受這種大環境的影響而暴跌的績優股。
將分散投資和集中投資有機結合起來
大部分新生代富豪都是“不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分散式投資”高手。分散投資大師約翰·鄧普頓說:“所謂的分散投資就是將資金分散投資到許多企業不同品種的股票中去。”他認為只要很好地活用這項戰略,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風險,另一方面能確保獲得最大的收益。
新生代富豪同時也是能高效運用“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并且還要保管好這個籃子”的“集中投資”高手。
大學時期就以近乎完美的表現在股票市場打拼的樸喆敏先生(35歲)說:
投資對象過多,就很難一一照顧到,這是許多投資者的肺腑之言。一味地追求“不在一棵樹上吊死”,也會讓投資失去連貫性。而且在分散投資時,有時候購買的品種連自己都不熟,這難道不是一件毫無勝算的事情嗎?
樸先生說:“最終是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還是分開放到好幾個籃子里,這不是由數量決定的,而是要看你有沒有能力管理好全部品種。”
績優股要長期持有
如果你持有的股票下跌8%-10%,立即沽售以便降低損失,這就是所謂的“損絕賣”,即看到有損失就處理掉。對于許多短線股民來說,“損絕賣”在頭腦中根深蒂固,那么下一句是什么呢?
“股價要是翻了兩番,就一定要趕快賣掉。”這是對“短期期待收益”的見解。
從短期投資者變身為長期投資者并獲得了較大收益的金真螢先生(38歲)提高聲音說:“全部都是胡說八道,坦率地講,我真想去調查一下,將此奉為真理的人,他們到底賺了多少錢。即使股價跌了一半,也要紋絲不動,如果沒有這種定力,你最好連股市的大門都不要進。”
如何選到績優股,該股票的走勢如何,對象企業的銷售額和純利潤又如何,新生代富豪都摸得門兒清。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炒股要用頭腦”,而他們的另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富人。
“回報率由10%漲到100%的股票品種有多少?回報率由漲兩番、接著又暴漲到10番的股票品種到底有多少?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把股票賣掉呢?”新生代富豪反問道。
股票投資不是靠買賣股票來賺錢的,而是靠持有來賺錢的。新生代富豪強調并不是靠買賣藍籌股(Blueehip)賺錢的,而是靠慢慢地積累。他們極其珍惜自己買來的股票,想方設法持有它,并享受它帶來的分紅收益和股價上漲的果實。
華爾街最成功的、最受尊敬的彼得·林奇強調說:“將買來的股票保留下來,比常買常賣所取得的成果要高得多。”
那么新生代富豪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才會拋售股票呢?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該企業經營惡化。只要企業經營良好,無論該企業股上漲50%還是下降50%,新生代富豪都會將股票保留下去。
新生代富豪說:“由于是用富余資金進行投資,完全有可能長期持有,富余資金為我們帶來了時間上的充裕,時間上的充裕一定能創出較好的收益。”
股票是投資的對象,而不是買賣的對象。不管是哪個國家,也無論是哪個時代,只要長期持有績優股,任何時候都能取得巨額的收益。縱觀數百年歐洲股票投資史或美國股市,你很容易就可以發現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