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對于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那個下午,是一場噩夢般的經歷。遠在千里之外的我們,坐在北京的寫字樓中,感到一陣陣的眩暈,只是,當時我們大都一笑了之,而不知道,在那一座座深山包圍著的村莊里,有些人再也不能睜開眼睛。
地震,捐款,獻血,志愿者。
這四個詞,在我短短的二十多年生命中,第一次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身邊的朋友、同事、親人,每一個人都紅著眼睛,死死地盯著電視屏幕,嘴里說著:“不看了,不看了,難受。”眼睛卻一刻也不能離開。地震后第三天,我和朋友在北京王府井看到,無論是掛在戶外的顯示屏,還是商場里的大電視,都在現場直播中央電視臺的抗震救災特別節目,人們站在那里,仰起頭,緊緊地握著身邊人的手,我們“混跡”其中,眼淚橫飛。
每一個中國人在這個時候,都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這力量,是勇氣,是堅定,是愛。
地震
地震不是沒有遇到過。上初中的時候,隔壁城市發生6.5級地震,我所在的城市震感大概是5級多一點吧。中午11點,天色灰的可怕,天邊泛起詭異的光,我們正在上地理課。老師很瘦小,留著小胡子,指著地圖講述地殼運動。忽然而來的一陣晃動,讓他從講臺上掉了下來,大家都愣住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踹著前面同學的椅子,說,干嗎啊晃來晃去!他轉身說,我還覺得是你晃呢!我抬起頭,看燈管很大幅度地擺動,腦子里突然閃過一個詞:地震!班長跳上桌子,大喊著,地震啦!地震啦!我很懷疑當時的自己為什么會有那么快的反應,第一個鉆進了桌子底下,并使勁把同桌也拽了下來,同桌手里死死攥著一塊橡皮,趕緊塞到我手里,嘴里還說:“還你橡皮了??!”同學們紛紛往桌子下面擠,大概過了不到半分鐘,晃動停止了,我聽到前面老師在喊:“快出去,快點!啊,慢點,慢點,別擠別擠……不許跳窗戶!都給我走樓梯!”我們擁擠著從教學樓兩旁的樓梯往下跑,當時我們是在2樓,所以很快就跑到了樓下的空地,看著樓上的高年級同學也爭先恐后地飛奔下來。老師站在一邊點人數,突然發現少了兩個女同學——還在樓梯里面擠著,估計是本來身體比較虛又受了驚嚇,兩個人臉色煞白地暈倒在了2樓到1樓的樓梯拐角,班主任是年輕的女老師,嚇壞了,想上去,又擠不上去,急得眼淚都出來了。事后想想,我也后怕,但是當時還真沒想那么多。因為我從小打籃球,身體好,膽子也大,我和另一個男生頂著從樓上下來的幾百號人,一頭就鉆了進去,好在不高,兩步三步我們就沖了上去,一手拽一個,連拉帶扯地把她倆弄了下來。下來之后,我才發現,我給人把校服扯了個大口子,鑒于這個女生平時就小心眼外加臭脾氣,我怕她讓我賠校服,死也不承認是我把她從樓上拽下來的……
估計是地震也不太嚴重,下午我們竟然正常上課了。教學樓下面的水泥方磚地上陷下去了一個大坑,據說有些學校的教室墻面都裂開了大口子,還有學生著急從樓上跳下來,摔斷胳膊腿兒的。萬幸的是,我們在各個老師的齊心引導下,沒有一個人受傷,唯一受傷的是坐在第一排門口處一個男生的桌子——被大家踩得稀巴爛——那時候桌子椅子都是實名制,弄壞了自己賠,學校不負責。這男生還真就抱著桌子殘骸哭了一下午呢。
這次看到了地震中遇難的老師,想想我們真是幸運的,并再一次從心底里感謝我們的老師,那些用身體護住學生的血肉之軀,那些放棄自己逃生機會的老師,值得我們再敬一個禮,再鞠一次躬!
獻血
獻血也不是第一次了。上大學的時候,堅持每年都去獻血,上班了之后,反倒懶散了,兩三年了一直叨叨著要去獻血,卻在每次站在獻血車旁的時候反悔了,心里想著:“沒事,這次不獻,下次獻也一樣……”抱著這樣的想法,讓我錯失了很多次的機會。而這次,我不想再錯過。但是我錯誤地估計了形勢——當我一大早悠哉悠哉地到達血站的時候,發現里面密密麻麻全是人!每個人都拿著登記表,平靜地等待著。我一下子就懵了,這怎么辦?我擠到領表處詢問工作人員,被告知血庫已經滿了,再想獻得填張表格,等以后需要了再通知我。這我可受不了,我感覺我的血液在沸騰,仿佛要從血管里冒出來,我覺得我的眼淚沒有地方發泄,我覺得我的力量渺小到連獻血都做不到!于是我轉戰京城各大商場門前的獻血車,均被告知當天的獻血已經結束。我看著不論男女老幼,無論來自哪里的人,無論什么皮膚、什么信仰、什么民族的人,都靜靜地站在那里等著,眼里流露出來的深情,讓我熱淚盈眶。于是我決定,這個血我還非獻不可了!!但是鑒于現在正處于大家獻血熱情最高漲的時候,我想我還是緩一緩,等過了風頭,再來,也一樣。
在我耐心地排了兩個星期之后,我的血,終于帶著我那一點小小的愛,隨同很多人一起奔赴四川了,我很高興。
捐款
我承認,我捐的,不夠多。
咱不和那些明星大腕兒企業家比,就是和身邊的普通工薪族比,也不算多。我該怎么為自己解釋呢?怎么解釋,都很蒼白,唯一能說的,就是我盡力了。和我很要好的一個女孩,家境不錯,平時買衣服化妝品,幾百幾千的花眼都不眨,但是你要是讓她捐點錢,對她來說基本等同于搶劫。我很意外,這次她捐了500元。我說,真是少見啊,鐵公雞也掉毛了……她說,白天在辦公室上網看帖子,忍著眼淚說死也不哭,下班回來躲進自己的小窩哭得稀里嘩啦,這錢買不了什么值錢玩意,買幾瓶礦泉水也行啊,自己人去不了,總得過去點什么啊,這錢,得捐。
很多人捐款都不是一次性捐完的,我第一次捐款是在5月13號。 大家現在捐款都有些顧慮,不能比領導多,自然也不能比同事少,所以第一次大家都比較謹慎,有點靜觀其變的態勢。而隨著地震所造成影響的不斷加大,隨著更多的人對地震關注程度的增高,隨著一個個頑強的生命不斷地被拯救,人們冷了很多年的心慢慢回暖了,當我們以為愛國熱情已經消失了很久的時候,她又回來了,并且是以這樣一種讓人心疼的方式。在隨后的幾天,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繼續著這場愛心的接力賽。路過街道、社區,看見捐款箱,得捐;路過超市、商場,看見捐款箱,得捐;進出醫院、學校,看見捐款箱,還得捐。涓涓細流,終將匯成一條大河,挾著全國人民的愛,一路朝著災區奔流而去。
志愿者
看到有本雜志上提供的數據:“13萬子弟兵,14.5萬志愿者”,而地震發生僅10天,四川省委提供的材料就表明:報名要求參加抗震救災的志愿者即達到了108.7萬人。志愿者從四面八方涌入四川,他們自己開著車,備著口糧,翻山越嶺,在他們能夠做到的第一時間出現在災區,他們同我們的子弟兵一樣,帶去的不僅僅是一車水,一車食物,還有希望和愛。
我也很想加入到志愿者的隊伍里去,但是災區需要的是有專業技能的——比如說醫學、機械、工程等,要不然就是住在附近城市的,像我這樣,一無技術,二無住處的人,去了不是明擺著添亂嗎?我去了沒有地方住,就得和災民擠;沒有飯吃,就得和災民爭;沒有日用品,就得和災民搶,本來一片好心是去救災,到最后反倒成了需要被救助的人,這真是本末倒置!所以我和一幫好朋友共同決定,四川就不“親自”去了,再捐一次款,讓它代表我們吧!
距離地震過去已經一個多月了,不知道大家的這種熱情能夠堅持多久,我可不希望只是曇花一現。當電視臺不再24小時直播,當報紙雜志不再長篇累牘地報道,當大腕兒明星不再用“災區一日游”作秀,我們是不是還能夠記得離開的那些人?記得這些感動和疼痛?災區的重建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傷員也不會突然間全部痊愈,我知道,愛心不應是雷陣雨,打了雷,下完雨就結束,愛心應該是一條大河,源源不斷,無窮無盡。我想,很多人應該和我一樣,滿腔的熱情和愛心就是獻不出去,那我們不妨先做好自己的工作,把我們的愛心延得更長,將每個人的愛匯聚起來,小溪終有一天會同河一樣流進大海,這海,就是我們的祖國,我們用愛將她包圍,不讓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災難傷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