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格林斯潘說,此次經濟危機“百年一遇”,換句話說,這次與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境遇一樣。
但是,從另一個意義上看,這也是華爾街投資銀行按照市場原理進行投資后,導致的一次金融總崩潰。對沖基金先后倒閉,市面上銷售的各種基金一個勁地降價,但依舊沒有摸到谷底。
金融危機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另一個是,靠借債來支撐國內消費的美國,其經濟走向了終點。
向全世界借錢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當時稱之為“里根經濟學”,高盛公司的人成為了美國財長,他們鼓吹“強勢美元符合美國利益”,讓國家與華爾街成為一體。
但是,破產的時候還是到了。現在美國的中產階層在此次危機中受到了沉重打擊。到了今年10月中旬,通用汽車的股票價格比去年下跌了70%,波音飛機、通用、英特爾和微軟分別下跌了46%、43%、36%、28%。
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的公司債券只以面額的25%-30%在市面上流通。通用手頭還有210億美元的現金,但每月要花出去10億,捉襟見肘。美國如此,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就更難以應對此次危機了。
金融風暴過后世界何去何從
小 溪
金融危機來襲,風雨飄搖中整個世界會重重跌倒么?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說1929年的金融動蕩是一場浩劫,當局應對危機時的被動性無疑使危機加重。今日各國政府在危機應對上所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已于幾十年前大為不同。各國的中央銀行都采取了針對性應對舉措,如注資或降息,盡一切力量重振貨幣信貸市場。各國政府及央行的這些舉措合理且及時,現在需要的是一點耐心,等這些“藥劑”發揮功效。
30年前由薩奇爾和里根共同倡導的自由放任主義,今天被質疑和指責,以市場無限自由化和國家職能弱化為主旨的新自由主義在今天已行不通。
此次經濟危機一方面宣告了美國稱霸世界的結束;另一方面,給多邊主義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世界秩序的維護將更依靠多邊合作組織,任何想加入其中的國家都不會被拒之門外,更不會被孤立。
我們當今正處在一個地緣政治的歷史轉折點,國際社會成員的力量對比將會和以前有很大不同。總之,二戰后美國獨霸世界的局面要結束了。
而這次危機扮演的并不是終結者的角色,而是改革者的角色。有力量對比的改變,以及有秩序的優化,更給整個世界帶來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