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腰腿痛癥狀后,患者如果經過充分的休息或治療,勞損的腰部肌肉及韌帶可以得到恢復,癥狀即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反之,如果繼續勞損,局部組織的無菌性炎癥反應繼續加重,肌肉的彈性會越來越差,椎體、椎間盤受到勞損性刺激,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得了腰腿痛以后,科學的方法應當是動靜結合,治療與保健相結合,在急性發作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充分休息甚至是絕對臥硬板床休息,待癥狀穩定或緩解后,應加強腰背部的鍛煉和腰背部的適當活動。
患者進行正確的腰背部的鍛煉和腰背部的適當活動,可以增強腰部肌肉、韌帶、關節囊等組織的力量和彈性,可以調整腰椎和周圍軟組織的關系,改善腰椎椎間關節的功能,增強腰椎的穩定性。同時,適當舒緩的活動,還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解除疲勞、舒筋通脈、活血化淤,有助于緩解局部的疼痛和減少組織的粘連。
但需要注意的是,腰背部的鍛煉運動應當舒緩適度,速度不宜過快,持續時間不宜過長及強度不宜過大,也不能太頻繁。應當以鍛煉后腰部舒適,不加重原有癥狀,不出現腰部酸痛為度。如腰腿痛癥狀急性發作,有劇烈的腰背部疼痛者,應當以休息為主,不要運動。
反復地、過多地用力搖晃腰部也是不正確的,腰部的不適當的鍛煉非但達不到保健的目的,而且由于腰椎的過度反復運動,反而會加速腰椎的勞損和退變,可能使無病的健康人誘發出腰腿痛,或使已有癥狀的患者加重癥狀。
正確的方法應當是,在腰腿痛的急性發作期間,采用適當的臥床休息、腰圍局部制動、口服消炎止痛藥物、腰部牽引、理療等治療方法,在癥狀明顯緩解或消失后,再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腰背肌的鍛煉和舒緩適度的腰部活動。
對于臥床休息的患者,應當在不加重腰腿痛癥狀的前提下,在床上加強四肢的活動,以防止或者減緩肢體的廢用性萎縮,減少四肢的關節僵硬和韌帶粘連。
下地后腰部的運動練習,可取站立位,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先緩慢地使腰部盡量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到接近最大限度,各個方向的活動可反復5~15個周期,不宜過多。也可以在坐位工作的間隙,雙手扶著腰部,輕輕地向各個方向活動,還可以適當緩解坐位工作時的思想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