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常會要求醫生輸些抗凝活血藥來稀釋血液,以清洗血管,預防血栓的形成。這種被老百姓俗稱為“沖沖血管”的預防血栓的做法,實際上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輸液不能預防血栓
心腦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是由于血液中的脂質沉積在動脈內膜下,形成粥樣斑塊的一類病變。短期輸液“沖一沖”血管,既不可能軟化血管,也不可能清洗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更不可能消除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各種危險因素,因而也就不可能預防血栓形成,在停止輸液后,有時甚至出現反常性血液高凝狀態,這對患者是極為不利的。
輸液治標不治本
短期輸液不可能長期維持有效的藥物濃度。藥物進入體內,經過分解、吸收,最終都將被排出體外,迄今為止,尚未聽說有任何一種抗血栓藥物具有半年的作用時間。換句話說,短期輸液,抗血栓藥物的藥效隨著輸液的結束很快消失,不可能長期預防血栓。
輸液治療的作用在于,當患者發生急性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時,及時靜脈輸液,并使用抗血小板、抗凝甚至溶栓藥,可以起到很好的控制病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