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突發疾病時,由于忘帶必要的急救藥物,或不能為醫生提供病歷等資料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以致猝死的病例時有發生。在此提醒在外活動健身的老年朋友,有必要攜帶一些救生裝備,以備突發不測時急用。
沒帶手機不能報警把命喪
65歲的張老伯和老伴在住處附近的山區散步時,張老伯突然昏倒在地,由于夫婦倆都沒帶手機等通信工具,附近也沒有人走動,離家還有一定距離,故40分鐘后才聯系到救護車!但為時已晚。醫院搶救5個多小時后,張老伯終因心肺衰竭搶救無效死亡。
對于一些屬于“老病號”的老人,其外出不管是工作還是健身娛樂,除了有人陪伴之外,同行人一定要攜帶通信工具,以便突發疾病時能立即呼救,從而得到及時救治,或許還能挽救生命。
沒帶病歷判斷不準喪生機
胡老伯今年80出頭,是位冠心病患者,曾有過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發病史。2008年5月中旬的一個早晨,他在公園晨練時。突然發病倒地,旁邊的人連忙撥打“120”,救護車在第一時間趕到,對胡老伯進行了搶救,卻沒能挽救他的生命。
當時救護車上的一位護士是筆者的高中同學,事后她透露了當時搶救的情況:醫生看到胡老伯身體較胖,且臉色潮紅,便先查是不是高血壓引起的腦溢血,被否定;又查了心臟,發現胡老伯有冠心病,但冠心病有五種類型,一時不敢果斷、足量用藥。這一來二去,就耽誤了最佳的搶救時間。
“老病號”是一定要將病歷放在身上的,最好再自制一張“救生卡”:用一塊身份證大小的硬紙,一面寫上姓名、年齡、詳細家庭住址、宅電、兒女家或單位電話等身份資料;另一面寫上本人的病史情況,如現患何種疾病(或患過何種疾病)、正在服哪些藥物、對哪些藥物過敏等。有了此卡,老人一旦發生意外又無力自救時,人們會在患者的口袋里找到卡片,及時通知患者的家人,或送醫院;醫生看了卡片,就能正確診斷、對癥下藥,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搶救。
沒帶藥物第一時間沒把握
李大爺是個老心臟病患者,隨著年紀的增大,心臟病的發病次數時有增加,因而。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他都隨身攜帶,從不敢掉以輕心。2008年4月的一天,李大爺到某保健產品的銷售點免費試用磁療床,也許是刺激過度不適應,李大爺突發心臟病,他忙示意旁人到自己口袋里拿速效救心丸,誰知左找右找都沒有。原來李大爺昨天換了衣服,準備好的速效救心丸竟沒有帶在身上!大伙忙打“120”,當急救車趕到時,李大爺已因心肌梗死離開了人世。
隨身攜帶急救藥是心腦血管病患者生活中的重中之重,切不可疏忽遺忘,否則就有可能釀成大患。因為心腦血管疾病突發時,等“120”救護車來搶救顯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要想活命,首先要自救!
沒帶現金延誤搶救太遺憾
退休工人老劉,有二十多年的高血壓病史,曾患過小中風。他還是左鄰右舍皆知的“妻管嚴”,其身上的零花錢常常不會超過10元,有大宗經濟支出都要向老伴申請,由老伴統一支配。有一天,他去邀球友打門球,在打球過程中突發腦溢血,被球友送到附近的一家私立醫院搶救。這家醫院剛開辦不久,由于沒有經營經驗。一些賒賬的患者偷偷出院,致使存在著大量死賬。為了防止此類現象再度發生,醫院加強了管理,規定再也不準透支治療。這不,老劉剛抬進搶救室,就被告知要先交5000元醫藥費方能進行搶救。老劉身上沒有錢,同行的老友們一時也湊不齊這筆錢,只得打電話讓老劉的家人送錢來,這樣就耽誤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老人突發疾病到醫院進行搶救,如果不能及時繳納預存的醫藥費,醫院很可能拒絕搶救,即使出于人道主義進行搶救,也不會用昂貴特效的好藥。如果老人們都能在身上放上幾百元現金,同行的幾個人也能湊齊醫院所要求的預存醫藥費,就不會耽擱搶救時間??傊?,“老病號”在身上放點錢預防突發疾病,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