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旅游時順便來看望何大爺。何大爺非常高興,見面后坐下寒暄沒幾分鐘,他突然痛苦地捂住胸口呻吟,女兒知道父親的心絞痛又發作了,趕忙從他口袋里摸出一片硝酸甘油片給他含在舌下,幾分鐘過去了疼痛沒減輕,又含服了一片仍然無效。望著何大爺痛苦的表情,大家慌了神,連忙送往醫院急救,這才轉危為安。事后何大爺覺得納悶,平時服藥效果很好,這次怎么就不靈了,莫不是病情加重了。他拿著藥詢問醫生。醫生發現藥片松散、粘連,裝藥片的是一個裝味精用的塑料袋,而硝酸甘油片一般是用棕色玻璃瓶裝的,他女兒解釋說為了便于服藥和隨身攜帶,一個月前給藥片換了簡易包裝。原來如此,醫生弄明白了,很可能就是塑料袋惹的禍。塑料袋不遮光、不避熱、不防潮,塑料對硝酸甘油又有吸附作用,久而久之,硝酸甘油片就失效了,差點釀成大錯。
一般說來,體內藥物的相互作用常導致某些藥物毒性增強或藥效降低甚至失效,而藥物與體外某些物質如包裝物接觸,產生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是藥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或藥效減低。有些塑料制品對某些藥物有明顯的吸附作用,從而降低藥物的有效濃度,這一點在臨床實踐中已得到證實。現已知道塑料對下列藥物能產生具有臨床意義的吸附作用:地西泮、胰島素、安定、硝酸甘油、醋酸酯、華法林鈉、鹽酸肼酞嗪和硫噴妥鈉,還有一些抗組胺類藥、吩噻嗪類藥等。硝酸甘油吸附率高達80%。還有一些用塑料瓶盛裝的中草藥溶液,放置時間過長容易變質失效。
使用中性玻璃瓶盛裝藥液,則無酸敗、沉淀、受潮及藥液容量的損失,尤其是棕色玻璃瓶,具有很好的避光作用,特別適用于盛裝因光照而易分解的藥物,如苯酚、腎上腺素、喹諾酮類抗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2利血平、碘伏、過氧化氫等。蜂膠溶劑一般含有酒精,容易與塑料起反應,生成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不利,最好用玻璃容器盛裝。在潮濕的季節里,藥品很容易受潮變質,因此藥品使用后,應盡量還原原包裝,將藥品置于密閉狀態。避免使用紙袋、紙盒、塑料袋等不防潮的包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