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又名洋參、花旗參,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主產于美國、法國、加拿大,我國亦有栽培。古人稱其“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者,皆可以此代之”。中醫認為,西洋參味甘,性涼,人心、肝、肺、腎經,有補肺降火、養胃生津之功,補氣養陰,潤養五臟,無溫燥上火之弊。凡虛煩燥火,咽干口渴,咽痛失音,倦怠乏力,咳嗽喘促,胃燥津傷,以及煙酒過多、食欲不振等皆可用之。西洋參被歷代醫家視為保健佳品。
西洋參的選購要點
西洋參品種較多,質量也有優劣,甚至還有假冒的,因此,選購時應加以鑒別。
1.進口西洋參:①主根呈圓形或紡錘形,蘆頭殘存或已除去,殘存者,略偏向一側。②表面淺黃色或黃白色,皮紋細膩,有突起的橫長皮孔。③質地飽滿而結實,折斷面略顯角質,皮部與木部或中心常有小裂隙;斷面粉白色,皮部可見一棕色形成層環,環內外散有紅棕色小點。④甘苦味濃。
2.國產西洋參:①呈長圓柱形,支條較粗壯,蘆頭較大;②表面較光滑,顏色偏黑,縱紋明顯;③質地輕,似剛出窯的紅磚,粉性差,少有裂開的縫隙;④僅有苦味,甘味少或無,久嚼有棉絮感。
3.生曬參冒充西洋參:①根莖長圓柱形或紡錘形,蘆頭多已除去;②表面土黃色或黃白色,皮紋粗糙,橫長皮孔粗而短;③質地較脆而疏松,斷面平坦,白色或灰白色,顯放射狀裂隙,皮部紅棕色小點不明顯;④味淡帶甜或有豆腥味。
用西洋參給身體“加油”的7個方法
1.含化法:將無皮西洋參放在飯鍋內蒸一下,使其軟化,然后用刀將參切成薄片,放在玻璃瓶內,每次口含1片,每天用量2-4克,早飯前、晚飯后含于口中,細細咀嚼。
2.沖飲法:將西洋參研成細粉狀,取5克,用紗布或濾紙包好。置杯中,沖人沸水,加蓋后約5分鐘即可飲用,可重復沖服幾次至無味為止。
3.燉服法:將原皮西洋參切片,每天2~5克放人瓷碗內,以適量水浸泡3~5小時。密封碗口,再置鍋內隔水蒸燉20~30分鐘。早飯前半小時服用。
4.蒸服法:將西洋參研成細粉狀,每次用1個雞蛋拌入西洋參細粉5克,蒸熟后服用。
5.做湯法:將原皮西洋參切成薄片,做菜湯時每次放入5克共煮。菜湯、藥同食,每日1次。
6.煮粥法:取大米50克,淘洗后加水煮粥,粥開后加入西洋參細粉5克,直至粥成,宜每日早餐服用。
7.泡酒法:取西洋參30克置于凈器中,用米酒500克浸泡,密封7日后取用。每日2次,每次空腹飲20毫升。酒盡再添,味薄取參食之。
西洋參藥膳食療方
清蒸西洋參雞:西洋參5克。母雞1只,水發玉蘭片10克,水發香菇15克,蔥、生姜、料酒、精鹽、味精各適量。將主、配料置于小盆或沙鍋中,上籠屜蒸熟。
西洋參蜜棗茶:西洋參片5克,蜜棗(去核)6個,水適量。將主、配料放入大碗中,上籠屜蒸熟。
西洋參燉乳鴿:西洋參5克,乳鴿1只,火腿50克,生姜、料酒、精鹽適量,用沙鍋隔水燉熟。
西洋參米湯:粳米200克,水煮濾取米湯,再以米湯加西洋參5克,共燉服。
西洋參燕窩湯:西洋參3克,燕窩3克,置碗內,隔水燉熟。常服具有益氣補中、養陰潤肺的作用,可用于虛損、干咳、盜汗、肺陰虛等。
西洋參龍眼膏:西洋參15克,龍眼肉100克,白糖適量,置瓷碗內,隔水蒸燉成膏。口服每次l匙,每日2次。可養心血、益心氣、寧心神,適用于氣血不足,心悸氣短,失眠健忘,動則多汗而喘,面色蒼白等。
注意事項
1.不要飲茶,因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會破壞西洋參中的有效成分。
2.不要吃蘿卜。
3.警惕不良反應。有人服西洋參后,會出現畏寒、體溫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瀉;也有的會發生痛經或經期延遲;還有的會發生過敏反應,停藥后,這些癥狀可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