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隨著西南邊陲的普洱茶高調點燃了茶葉消費這把大火,中國八大名茶中的其它七家便開始磨刀霍霍,欲圖一展抱負,開疆拓土了。由于環境不同、歷史不同、產品不同、經營理念不同,截止到目前為止茶行業出現了兩種市場發展模式。一種由茶企直接經營管理,擁有所有權的直營制,流傳久遠,基礎深厚,為大多數茶企所青睞;一種是近年興起的由茶企組織發起并提供品牌、產品等,由各區域零售力量全權投資開店的連鎖加盟制,西方流入新模式,頗受期許。兩種市場發展模式各有利弊,茶企或挺直營制,或行加盟制,或搖擺不定,難以抉擇。兩種模式推行將近10余年,漸漸顯露出各自的優勢和不足。
直營制具有市場穩固、利潤豐厚、抗風險能力強勁、回報持久等突出優點,但也存在投入資源較大、見效緩慢、綜合營運水平要求較高等行業軟肋;加盟制具有資源占用少、投入回報高、見效快等優勢,同樣存在穩定系數低、風險大、經營管理要求高等缺陷。兩種模式走到今天,在充份發揮模式生命力和發展潛力的同時,也顯示出了模式的先天缺陷。
直營制固然特點突出,但實踐的社會環境、社會時機不甚適合,只能夠小范圍推行,沒有普遍的推廣意義。投資一家門店耗資甚巨,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對于資本原始積累極慢的茶行業來說,數家門店就可能耗了其十幾年的積累,規模迅速壯大是一個幾乎無法克服的難題;加盟制雖然要求的資金較少,但對于品牌、產品、管理等方方面面的要求較直營制甚至更高。茶行業原本就是一個小農產業。長于產品但短于品牌、管理,在廣告泛濫的今天,仍然幾乎看不到茶品牌的蹤跡。品牌、管理對于茶行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積累更是極其有限。
基于直營制與加盟制的模式缺陷,我們發現,除了天福茗茶因進入市場時機精準,歷史較久而遙遙領先之外,當前其它推廣直營制的茶企盡管已經發展了近10年,但其門店數量超過100個,形成初步規模的不過寥寥幾家;推行加盟制的茶企雖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數量上的突破,但當數量超過100家之后,加盟商忠誠度的波動,管理、品牌上的漏洞便坦露無遺,門店的關閉與開設同時并存,發展頓時陷入徘徊不前的困局。
直營制與加盟制似乎都存在先天的缺陷,那么,有沒有第三種模式既能夠有效發揮兩種模式的強項,又能規避兩種模式的缺陷呢?這個答案可以在其它行業找到,譬如服裝行業。發展之初,服裝行業的發展模式與茶行業在很大程度上相似,無非也是經銷制或直營制、加盟制。隨著零售成本的增加,直營制普遍陷入了資金障礙,而競爭的加劇也使得經銷制、加盟制日漸式微。在歷經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行業徘徊之后,服裝行業找到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它們分別是服裝小超市制、服裝大賣場制、聯營制,這其中又以聯營制發展最為快速。ITAT和海瀾之家異軍突起,僅僅只用了幾年就把企業盤子做到了幾十、上百億,這種聯營制最大的特色就是整合各個領域最優勢的資源,共同發展事業。充分發揮、利用服裝企業的經營管理、制造商的產品、閑置的商業店面三方資源,以最小的相對投入撬動最大的市場,再根據各自的貢獻分配利潤所得,如此一來,既做到了資源成本的最小化(對于自有資源,大多能夠接受價值低估),又做到了投資收益的最大化,聯營制的威力和魅力,盡在于此。
中國茶行業中大多數企業都擁有一流的產品制造、二流的商業管理、三流的資金實力,如果能夠整合、引進優勢的稀缺資源,實現聯合經營,就能夠淋漓盡致發揮出產品的優勢,徹底解決經營管理、資金短缺的行業難題,必將能夠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激活最大的市場資源,摘取最豐碩的市場果實。聯營制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在茶行業中普遍的適應性,幾乎所有中國茶企都能借鑒、發揮。
創新思維,導入茶行業第三種發展模式,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最快的發展速度,促進最大的行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