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完備的茶席,每一個細節都必須考慮周詳:選器、備具、擺設、焚香、插花、掛畫、點茶、桌飾……再好的心意,都要通過這一席茶來傳達。構思和擺布茶席時,雖然要講究一定的方位和順序,但如果拘泥于其中,豈不是不能抒發心意了?因此我個人提倡拋棄模式化的條條框框,全神貫注于自己的表達,把“茶席”當作是一種抒發和揮灑的途徑。
今天要呈現給大家的這幾幅茶席,是云南設計師阿保的傾心之作,他擅長于民族元素的把握和運用,讓我們也從中體會他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另類渲染。而我,以自己的視覺解讀這些茶席,不求精準,但求直抒心意。
茶席名稱:云上
解讀:我之所以稱它為“云上”,實在是現代人一個美麗的夢想:在紛繁的世界中,人人都期望生活在云上,那些不確定的因素和煩惱,勢必因在“云上”而變成無意識,“云上”就是我們的理想國。整個茶席備器齊全,擺放隨意,體現了主旨。冷色為主,似乎在低調地講述一個青澀質樸的故事:桌鋪就是一張代表“云彩”的扎染布藝畫卷,一切在上面的擺設,都可謂“云上”。而“云上”要傳達的生活態度,正是以茶為核心的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樣本。從這個茶席,讓我看到一個卡夫卡式的設計者,游走在傳說的故事中,用漂移的眼神訴說一切。
細節賞析:巧妙的是,在茶席的三個“角”上,分別以水洗、茶寵和一束小紅花壓住,看似裝飾,實際卻有固定的作用,不能不說是設計者的良苦用心。個人建議,該茶席可以采取橫鋪或者豎鋪,這完全憑個人喜好,可以不拘章法,給自己自由發揮的空間。
茶席名稱:心中的日月
解讀:“心中的日月”在藏語中讀作“香格里拉”,意為人間仙境,是每個人心中與世隔絕的那片凈土,是人神共處的世外桃源。這個茶席選用的桌鋪是一件彝族貴族的女裝,上面繡著彝人心目中象征著身份地位的河山和圖騰一靜美的湖泊、搖曳的花海、壯麗的峽谷、無垠的草原,在紅日的映照下,大地披上金色霞光,炙熱的光芒令人有如得到太陽的垂護。當我們在此相聚,放下世俗的頭銜,單純地享用一盞香茗,自由地追求“心中的日月”。
細節賞析:將茶盞底部相連的擺設可謂獨具匠心,這個非凡的小細節,更突出了茶席的獨特;同時點綴了一叢紫色的勿忘我,小小淡雅的花朵,為金色的意境更添一抹溫馨。
茶席名稱:遙想
解讀:以苗族百褶裙為桌鋪的“遙想”,看似簡單清秀,卻傳達了幽遠的意境一西漢的趙飛燕,就是身著這樣的百褶裙起舞時,像燕子一樣被風吹了起來,于是得名“留仙裙”。這種裙子在我國有1700多年歷史。不僅美觀、漂亮,而且制作復雜,由許多細密、垂直的皺褶構成,少則數百褶,多則上千褶,傳達出了飄逸、靈動的感覺。同色系的蓋碗和品茗杯入席,是最簡單易行又不會出錯的搭配。茶席整體顏色呈漸進變化,因色系一致,會顯得活潑而不雜亂,既體現了層次感,又不會單調乏味,像呼吸一樣自然流暢。在有著藍色氤氳之氣的氣氛中,您是否也跟隨這臺茶席,回到久遠的西漢時期,隨風飛舞,縹緲迷離。
細節賞析:整臺茶席簡單大方,一目了然。在顏色的運用上最值得一提,裙子藍色的部分,備置了藍色的蓋碗和公道杯,裙子白色的部分,備置的是白色的品茗杯,以木藝杯托相隔,小中見大,既有整體又有個性。
用小物件點亮茶席
桌鋪:桌鋪可算是一個茶席的“主題元素”,只要定下了桌鋪的顏色、花紋,那么茶席的風格就已經被固定了下來。在少數民族風情的把握中,云南街頭隨處可見的民族刺繡、蠟染扎染制品,都可謂桌鋪的良好選擇。
布藝杯托:小小的杯托雖然不起眼,卻在茶席的布置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往往一枚顏色、造型都很別致的杯托,能給茶席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像這幾枚布藝杯托,過去在茶席布置中很少見,色調是鮮艷奪目的花雜色,每一枚都細致地被縫成花朵造型,愈發奪目,散落在茶席上,究竟是冬日里盛放的花朵還是對鏡貼的花黃?
茶刀:羊骨和牛骨的茶刀上,纏上彩色的絲帶,立刻變得頗具少數民族風情,再用刺繡搭配著呈上來,增添了雅致。
茶盤:這兩個茶盤被蓮花和植物的種子點綴后,顯得非常有禪意,除了日常盛茶,更適合在品茶參禪的時候用。
水洗:因為有了蓮花的點綴,令水洗看上去更像一個“魚缸”,但這樣的點綴,相信一定能讓平時不起眼的水洗,突然變成茶席中奪目的元素。
香爐:如果運用得當,香爐不僅能給茶席增添造型美,更可為環境增添氣味美,可謂一舉多得的器物。這個佛像香爐,不僅造型別致,更為茶席增添了幾分亦莊嚴、亦慈悲的異域風情。若能恰到好處地配上佛珠,更添意蘊。
茶渡:茶渡在茶席的布置中很鮮見,但不失為上佳的擺設器具。一方面可以為主人和賓客間架構渡茶的橋梁,另一方面,也能成為茶席中的獨特元素。但需要改善的是,如若茶渡本身花哨,則搭配茶席的范圍窄;如若本身簡潔,又需要我們為其添彩,以便融入茶席中。這個簡單的茶渡,我們為其配上長長的佛珠,就能融入佛茶主題的茶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