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人的虔誠里,11月是盛大的。作為一年中最宜人季節(jié)的開端,11月被印度人捧在掌心最中央。他們點亮燈火,燃起煙花,在仙境般的節(jié)日氣氛里舞蹈、歌唱,并且相互祝福。古老的燈節(jié),就是他們的新年。而在史詩深處,在燈節(jié)的源頭,家家戶戶門口和窗前點著的燈,是為了迎接遠征的戰(zhàn)士重回故土。每一盞燈便是一個月亮,搖曳著曠日持久的想念。
300多年前,大西洋彼岸那艘名為“五月花”的船,也是在11月里脫險靠岸的。在此之前,它已經(jīng)在海上顛簸了兩個多月。有幸活下來的人們,把這段柳暗花明的重生之旅看做是上帝的恩賜。他們從11月出發(fā),越過嚴冬,在春天播種,然后等來收獲。于是除了狂歡,還有感恩,并用一個隆重的節(jié)日來給予表達。每個人心中生長的月亮,就是感恩的心燈。
11月的日記里,月亮仿佛成了執(zhí)著的眷戀,讓我們在平淡無奇的月份仍舊能夠找到可以抒情的詩句,以及祈禱的心境。于是我們知道,落葉的蝶舞不是下墜的夢想,不是憂傷。它點燃了大地的燈盞,跟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被盛夏熱戀了整整一季的故事。那些故事沒有隨露水滾落而失去蹤跡,依然會在月夜里穿過靜寂撲面而來。
走走停停的我們,與步步驚心的日子,在11月重逢。沒有驚喜,只有無數(shù)盞燈被點亮,在門口,在窗前,在心上。這一切,與天氣無關(guān)。它們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月亮,其中11個來自愛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它們高高掛起,讓我們停不下想念,以及越來越清楚地懂得感恩。11個月亮的天空,有許多我們觸手可及的東西。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