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海量的數據和豐富應用,無疑將使得網絡環境進一步復雜多變,CDN技術將在這其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如果把從用戶訪問某網站的過程比作出行,交通工具的選擇、換乘以及對路線的選擇顯然是決定能否快速、有效到達目的地的決定性因素。通常用戶訪問網站有“三公里”的路途:當網站的源服務器選擇機房托管,接入到互聯網中來,這就好比第一公里;然后,依賴錯綜復雜的電信運營商提供的帶寬,進行中間的網絡傳遞,這是第二公里;最后,分散在不同地區的用戶,通過ADSL、專線、光纖接入到互聯網,接收這些數據,這是最后一公里。
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是如此順利。日益豐富多樣的網站功能,越來越復雜的網絡環境,卻使得網站擁堵、宕機、延誤的情況日益加劇。網站本身能做的僅僅是改善網站界面。這就為那些專業的網絡監測服務機構、網絡加速服務提供商提供了施展拳腳的大好時機。它們好比網站的“眼睛”,扮演著“交通指揮員”的角色。
CDN(內容分發網絡)技術就是用來加速中間一公里傳遞的,通過在現有的Internet中增加一層新的網絡架構,將網站的內容發布到最接近用戶的網絡“邊緣”,使用戶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內容,解決Internet網絡擁擠的狀況,提高用戶訪問網站的響應速度。
“中國的CDN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世紀互聯總裁雷紫東在接受《互聯網周刊》采訪時說。目前國內除藍汛作為CDN市場的先行者外,網宿、帝聯、世紀互聯等一大批互聯網企業進入CDN服務市場,這其中不乏大量向CDN轉型的IDC公司,以及一些來自國外的CDN服務提供商。
但雷紫東認為,世紀互聯作為后來者,依然是大有可為。雷紫東的判斷是:盡管競爭很激烈,但實質上CDN的市場需求量依然很大,歐美CDN應用普及率已經達到80%至90%,而中國不到10%。
世紀互聯是從IDC公司向CDN轉型的典型代表之一。對電信運營商覆蓋率的大小,已經成為CDN服務優質好壞最關鍵的判斷因素之一,而雷紫東認為,依靠多年IDC業務擁有的基礎設施、積累的成功運營管理經驗和品牌效應,世紀互聯對運營商網絡的深刻理解和技術創新,以及與國有運營商建立的長期友好合作關系,這是世紀互聯發展CDN的優勢所在。“目前,我們擁有覆蓋在全國重點地區(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的數據中心集群,其中北京和西安兩地的數據中心是等級最高的。而數據中心的成功之處,最關鍵的就是如何能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品質。” 雷紫東說。
同時他表示,在IDC業務所打下的基礎之上,世紀互聯的下一個十年的發展戰略,將是從資源依賴型向軟件服務型的轉變,CDN技術服務則成為世紀互聯第二個十年發展戰略的第一個攻堅戰,公司將傾全力支持該項業務的發展。
之前,美國亞馬遜公司基于其在全球各地廣泛建立的數據中心,發布了名為“云端”(CloudFront)的CDN服務。“云端”服務的推出不由讓人浮想聯翩,這顯然與亞馬遜公司的“云計算”戰略息息相關。
這也折射出了下一代CDN服務的機遇所在:那就是基于云計算的CDN服務。云計算海量的數據和豐富應用,無疑將使得網絡環境進一步復雜多變,CDN技術將在這其中發揮巨大的作用。雷紫東認為,世紀互聯不會錯過這個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