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下,強化對于網絡媒體與消費者,以及新的技術營銷手段的研究,才是阿里巴巴與百度的生存之道。
在全球金融風暴肆虐的當下,阿里巴巴和百度最近的日子似乎都不怎么好過。
經濟危機對于網絡廣告代理商等機構的影響已經在全球范圍體現出來,就中國來說,已經有不少廣告主表示2009年度將壓縮營銷推廣費用,而壓縮的比例高達20%~30%,這必然也會對網絡廣告代理商等網絡營銷機構帶來極大影響。
對增長有限的營銷份額的爭奪卻顯得越來越激烈。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淘寶依托電子商務平臺,收購了阿里巴巴旗下網絡營銷平臺阿里媽媽,向互聯網營銷平臺布局,相反,百度則依托現有的搜索引擎廣告優勢,開始向電子商務方面進軍,其C2C平臺已經于2008年10月底正式上線,并且,業界盛傳百度的B2B平臺也在籌備當中。
所謂“窮則變,變則思通”。阿里巴巴集團和百度公司的思變,也屬于無奈之舉。作為通用的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集團的增長嚴重依賴于中小企業業務的增長,在阿里巴巴B2B股價下跌,供應商收費增長乏力、而淘寶網又面臨盈利壓力的情勢下,阿里巴巴唯有整合現有的子公司資源,幫助中小企業往互聯網營銷方面發力,只有這樣才能留住并吸引更多的新客戶。
而對于百度而言,雖然最近發布的百度2008年第三季度財報增長勢頭良好,但一系列的危機公關事件,也使得其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在業界也受到了對其長遠性和公信力的質疑。此外,隨著參與競價排名企業的增多,購買關鍵詞的支出在不斷上升,惡意點擊消耗了大量投入,但與此同時廣告效果卻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增長。從長遠考慮,百度發力電子商務,也是希望尋找到新的業務支撐點。
就在競爭對手百度發布第三季財報的當天,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子公司阿里軟件,發布新的營銷工具“e網打進”。阿里軟件副總裁農家慶對《互聯網周刊》分析了搜索營銷模式。他認為網絡營銷過程存在一個“漏斗現象”,大部分的流量流失在從搜索到完成交易的過程當中,這個“漏斗”一邊在消耗搜索關鍵詞的成本,另一邊在消耗企業營銷推廣等待收益的時間。農家慶稱“e網打進”未來將完善更多的功能,幫助中小企業徹底解決搜索引擎的惡意點擊所消耗的成本問題。
不過,在近日接受《互聯網周刊》采訪時,百度商業運營副總裁沈浩瑜對此卻并不認同。他認為搜索引擎營銷的成長是非常有前景的,偶爾出點小問題也并不意味著百度會放棄這種商業模式。自然搜索和搜索引擎營銷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也將是百度的關鍵。
“廣告主對自己的營銷策略應該變得更精明,應該思考在預算減少的情況下,怎么樣達到和以前一樣回報。”DMG環球媒體有限公司以及營銷大會ad:tech亞太區副總裁Paul Beckley在接受《互聯網周刊》采訪時,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他補充到,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下,類似于百度這樣的營銷平臺應該幫助企業擴展一些新興的營銷技術,以及探索更精準的收費模式,比如發展手機無線營銷以及CPM(千人成本)到CPA,(每行動成本)的轉變等等。而這也將是ad:tech營銷大會今年11月份在上海舉辦的重要議題之一。
雖然目前阿里巴巴集團和百度之間的口水仗已經激烈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但唯有強化對于網絡媒體與消費者,以及對于新的媒體和營銷手段的研究和分析,主動適應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市場變化,為企業解決了實實在在的營銷問題,也許才能說服中小企業為其買單。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百度和阿里巴巴集團之間的爭斗并沒有壞處,因為它們又多了一些選擇,畢竟,無論是電子商務還是搜索引擎營銷一統天下的壟斷局面,也不是它們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