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周刊》:這次的金融風暴,對IBM在全球各區域的業務分別有什么影響?中國在這次的金融風暴中是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您是否這樣認為?IBM是否會因此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
Steve Mills:我對你的回答是“Yes”,但是我們也繼續根據不同的地區本土的情況來決定我們的投資。同時在成熟的市場里,我們也在尋找著機會。
IBM除了一直在中國投資,也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我們主要是在看在什么地方有機會的增長。這主要是由市場來驅動的,所以IBM一直在監視市場成長的狀態以及不同的國家人民消費的情況。從我們監視的情況看來,很清楚的是,在中國,我們的成長是很快的,當然其他的國家,比如中東、印度等的增長也很快。
在那些成熟的市場里面,我們也能看到發展機會。我們現在的客戶實際上他們在處理當前這種金融危機的同時,也在尋找機會來降低他們的成本,提高效率,這些驅動力實際上在成熟的市場里面也在創造著機會。
《互聯網周刊》:最近兩年,IBM軟件這邊有一些很有趣的改變,比如說它會在一些新興領域,比如web2.0、3D互聯網、虛擬化等有意思的、與新技術相關的領域進行投資,我不知道Steve先生怎么看待這些投資?為什么IBM要這樣做?
Steve Mills:我們的投資都是投資在一些技術,是能夠帶給我們的客戶很大的價值的技術。舉個例子,Web2.0,這個技術對提高用戶的可用性,一些社交網絡很有價值,所以我們就進行這樣的投入。另一個例子是3D互聯網,實際上今天已經看到這種技術在廣泛地應用。40年前,也就是大概在上世紀60年代,IBM就投資在虛擬化上了,我們比任何一家公司更懂虛擬化。
《互聯網周刊》:我想問一下未來的軟件產業會向嵌入式和服務的方向去轉型,從IBM的角度怎么看未來軟件發展的方向?是不是像類似于微軟這樣的公司,包括甲骨文公司,未來的軟件朝SaaS的方向發展?
Steve Mills:我們要關心的是對于真正購買IBM的客戶來講,我們能給他們提供什么樣的價值,誰是來購買IBM軟件的人?比如像中國的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他們購買了軟件只是剛剛開始,他們還要經過安裝、定制等等的過程,他們使用的這些軟件,需要支持很大的訪問量,這些都需要很深的技術和很深的技能。
像這樣大的用戶,他們不光買技術,他們還買支持和幫助,而這些都是需要很深的技能。另一方面,有一些中型企業,他們實際上想買應用,然后通過應用來支持一定的功能。真正的用戶他們實際上對怎么部署中間件不感興趣,他們更感興趣的是怎么部署應用。
還有些廠商,他們提供的是網絡設備,IBM的中間件在他們的設備里面,但真正的用戶實際上是看不到的。中間件這種不同的應用實際上是很廣的,有不同的應用場景,有的是通過服務,有的是預先把它打包好,或者是通過軟件的形式,形式是不同的。
IBM做所有的事情:我們賣產品,我們也跟合作伙伴一起合作,或者是我們把我們的技術、我們的產品賣給其他的公司,其他的公司再反過來提供這樣的應用……我們做不同的、各種各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