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業是個需要激情的產業,同時,更需要理性,在這一年,激情大于理性的后果開始顯現。瘋長、并購、圈錢,這些浮躁的動作過后,如何賺錢,將概念轉向應用和服務,是互聯網企業積極渴求的。2000年帶給整個互聯網的,是痛定思痛后對商業本質的回歸。
只有失敗的企業,沒有失敗的產業,互聯網也是這樣。或許,思考如何創建一個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要比思考資本市場有沒有泡沫有價值得多;或者說,對于2000年資本泡沫破滅是由于互聯網的詬病本身就存在著泡沫;但是不管如何,互聯網產業仍然是一個年成長率200%的朝陽產業。并且這一年,博客進入中國。
2000年,千禧年,在《新約》的《啟示錄》中原本隱含的末世的意味,但在互聯網,它已經被跨世紀的喜悅和期待所取代。
這一年,其實比過往任何一年并沒有什么不同,2000年的太陽也沒有比1999年更特別,只是,人們往往傾向給一個客觀存在賦予更多的意義和期望,就如同2000年的互聯網,在經歷了眼花繚亂的聒噪和肆無忌憚的狂歡之后,上個世紀末積累的夢幻,終于在一個全新的世紀之初,開始膨脹,膨脹,然后破滅。
就如同一場夢,現在,夢醒了。
紛雜的舞臺
之前積蓄起來的樂觀心態仍在膨脹:“眼球經濟”炒熱了互聯網,風險投資到處找人幫著花錢,凡是沾點互聯網“貴族血統”的股票似乎都能扶搖直上,帶有“中國概念股”身份的公司似乎更容易獲得納斯達克的認可。2000年3月1日,一無所有的Tom.com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發行當日股價漲幅達五倍。之前,超額認購近2000倍,打破了歷史紀錄,凍結資金達1500億元。就像是在趕一場盛大的集市:新浪、搜狐、網易、中華網、8848……,聯想也在這一年開始了其在互聯網領域的嘗試。與此同時,電子商務也正在快速編織著“淘金”夢想。
“偏執狂老板”英特爾公司董事長安迪·格羅夫發出了網絡時代的警世名言:“趕快跳上電子商務的高速列車,否則你將死無葬身之地!”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成長迅速,從1 999年800萬美元成長2000年的4000萬美元,C2B、C2C、B2C、B2B、G2G、P2P、X2X各種概念讓人眼花繚亂,就連傳統家電行業也紛紛宣布進軍電子商務。B2B在B2C盈利的刺激下開始抖擻精神,拋掉最基本的“群眾基礎”,找到新的盈利支點,但是最終它也沒能逃脫,成為了一場鬧劇。
這一年,傳統企業也都唯恐錯過這場盛會,紛紛轉型。一場決定生存還是死亡的戰斗在中國的,com企業間醞釀,網絡界的一切勢力,門戶站點和電子商務公司,網絡媒體和專業網站,中國年輕的創業者和美國精明的風險投資家,都在緊張地注視著這場即將來臨的網絡大戰。無論是賣水泥的,還是做百貨的,無論是房產商還是飯店,大大小小的企業紛紛為自己的公司注冊一個帶.com或.net的標簽。
2000年的網站并購多不勝數:搜狐并購ChinaRen、聯想并購贏時通、Tom并購163.net、攜程網收購國內最大的訂房中心現代運通公司、盈動并購香港電訊……
同時,第九城市、263首都在線、中華英才網等都是.com大潮中的一滴滴水,在互聯網這個平臺上匯聚。
2000年,互聯網產業體會到了什么是冰火兩重天。在資本漩渦中心的網站已經隱隱感覺到了寒意。裁員與倒閉,是2000年互聯網產業的符咒。2000年1月以來,在美國已經有100多家網絡公司宣告倒閉,造成近萬余人失業,全球互聯網寒氣逼人。
難過新千年
仿佛就在一夜之間,2000年成了網站的苦命年。
2000年11月底,納斯達克跌破2600點大關,從九個月前5132點的歷史高位上下跌了近50%。事實上,不只是互聯網,整個高科技資本市場都共同面臨著調整和困境:新浪的股價跌到了1.06美元,搜狐跌至60美分,網易在上市的當天就跌破了發行價,一度只有53美分。而在國際上,思科的市場價值從5792億美元下跌到1642億美元,雅虎從937億美元下跌到97億美元,亞馬遜從228億美元下降到42億美元。統計顯示,2000年美國共有210家.com公司倒閉。
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的網絡公司都接收到了來自資本意志的信號:資本已經對互聯網的浮華失去耐心,而最初拿到投資的互聯網企業顯得更加尷尬。
“整個互聯網產業進入窒息狀態,似乎大家都要靠‘憋住氣’來比生存。”用方興東的話說:“市場熱的時候,什么概念都是美好的;市場冷的時候,什么概念都是虛幻的。例如,corn和e標簽。市場好的時候,什么樣的商業模式都是黃金,市場差的時候,什么樣的商業模式都像垃圾。例如B2C、C2C。”。
這一年,基礎設施建設和政策的支持仍在不遺余力的進行。它好像不似網站的興衰幻滅那么亂無章法,一步步的往上走。
2000年1月1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五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到1999年12月31日,中國共有上網計算機350萬臺,上網用戶數約890萬,CN下注冊的域名48695個,WWW站點約15153個,國際出口帶寬351M。
2000年3月30日,北京國家級互聯網交換中心開通,使中國主要互聯網網間互通帶寬由原來的不足10兆比特每秒提高到100兆比特每秒,提高了跨網間訪問速度。2000年11月7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 NNI C)中文域名注冊系統全面升級,推出“.CN”、“.中國”、“.公司”、“.網絡”為后綴的中文域名服務。
解藥:模式、資金
2000年是決定中國的.com公司生存還是死亡的一年。
對.com公司來說,2000年,是一個模式為王之年。這樣,每一個.com公司要做的就不外乎以下兩條,如果你的模式是某個模式成功的翻版那就要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修改縫補,使之更加適合并貼近中國人的習慣;如果你是一個全新模式的.com,那就看你在實際經營中如何表現。總之,你要能夠賺到錢,或者至少讓人相信你能夠賺到錢。那么怎樣運作,使自己的商業模式可以帶來實際經濟效益就成為擺在所有.com公司面前的首要任務。
在.com熱中與E龍、e唐共同涌現的e國沒有復制門戶網站的版本,而是獨辟蹊徑地要做“中國最大百姓生活網”。
2000年盛夏時節,被冠以“電子商務殘酷寫真”的e國因其頗為“壯烈”的舉動引起業內外一致關注:一小時以內送貨上門,僅限北京市;買10元送可樂,卻被批發商鉆了空子;即使是一包方便面,送貨員也要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地送貨上門。“賠本賺吆喝”,“倒退的電子商務”成了人們評論e國時使用最多的語言。
e國上出售的商品不是以軟硬件、圖書、光盤、電子設備等標準化、高利潤產品為主,而是方便面、酸奶、可樂、話梅。這樣的網站在全球都是罕見的。在出售這些微利產品的同時,e國還作出了冒險承諾:北京市四環以內一小時送貨上門。e國百姓生活網自從2000年4月份成立以來,它的網上銷售額每月都在飛速增長。5月份銷售額10萬元,到8月份已達到200萬元。“e國一小時”的標志性品牌不僅已經深入人心,而且e國也憑借穩固的實力成為了眾多知名企業尋求合作的對象。
但e國似乎也意識到若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11月,e國第一家實體店在京開張,e國邁出了走下網絡神壇的第一步。當時,根據來自e國內部的消息,e國的第二、第三家實體商店即將陸續開業,這還不夠,e國的經營思路將有較大的調整,未來的方向是B2B。業務的轉型或擴張當然無可厚非,但立足于“百姓生活網”的e國經營B2B似乎離大眾的衣食住行遠了點。
e國無疑是B2C電子商務的代表,沒有哪家網站能將B2C的精神從經營模式到商品范圍上貫徹得如此徹底,更沒有哪家網站能將配送時間縮短到一小時以內。但網民的口碑并沒有成為e國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主體的B2C業務,e國已取消晚22:00至早8:。0的配送服務;停止向批發商供應可樂;設購物最低限額為20元。這樣似乎還不夠,e國還是試圖將自己的勢力范圍擴展到網下及B2B領域,實體店的建立讓人不禁想問這樣的e國還算不算“e”國,B2B的交易場也有違當初“百姓生活網”的定位。
事實上,在網絡世界,每種模式每天都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以Yahoo為例,與它最早的模式相比,現在的它早巳面目全非了,這是它得以存在發展下去的基礎,吸收其他商務模式的長處,為自己所用,這也是所有.com公司得以存在發展下去的基礎。
這可能成功,但可能性更大的是,這種翻版有可能不成功。但更重要的是,美國.com企業的成功,最根本的一點是立足本國實際情況的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經營創新、服務創新乃至整個產業的創新,創新是.com企業得以在極短時間內輝煌的核心原因。因此,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翻版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創新,.com企業將和任何其他領域的企業一樣,只有創新者才能走在市場的前列。
中美有關加入世貿的協議簽訂以后,《華爾街日報》刊出一篇文章,報道了外資將大量涌入中國的情況。與改革開放以來的外資流向不同,這次的外資目標非常集中和明確.com企業。文章指出,加入世貿后,中國政府將解除對外商投資中國電信服務公司的限制,部分外資上限可達49%,而這也包括.com公司在內,外資的投資上限可在中國加入世貿兩年后增加到50%。這些準備好大筆資金進入中國的公司,其中包括IDG、高盛、英特爾、Yahoo、道瓊斯、荷蘭銀行等。雖然對有關協議的條文眾說紛紜,但無可置辯的是,協議的簽訂,為外資全面進入中國.com企業打開了大門。
正像眾神創造了潘多拉,卻需要宙斯賦于她生命一樣,外資的注入,為中國的.com企業帶來了真正的生機。問題的關鍵是,不管是來自本土高瞻遠矚的企業家,還是來自美國來自硅谷的夢想者,要想在網絡世界里開創一份事業,只靠概念,是沒有希望的。中國.com企業的發展歷程也證明了,在.com企業發展初期,資金才是硬實力。
國內拍賣網站易趣網,2000年9月份,成功融入2050萬美元。易趣網的結局有些特殊,但是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只有過時的公司,沒有過時的商業模式。如方興東在總結2000年互聯網發展時所說:“不管市場如何變幻,都要對自己的商業模式意志堅定。商業模式的隨風搖擺是創業的第一大忌。”
當數不清的.com企業望眼欲穿的資金終于越過大洋來到中國的時候,中國的.com企業才真正的獲得了活力,也才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戰國時代,這個領域也才真正具有了競爭的必要條件:錢,還有人。
2000年,.com企業面臨著這樣的形勢:你可能在明天醒來發現自己坐在財富的巔峰,也可能今夜睡去就永遠被市場拋棄。這,也許就是資本的力量,或者從更本質上說是互聯網的力量。漩渦中的門戶
2000年,中國互聯網開始向海外上市沖刺。新浪網于4月13日率先出手,網易、搜狐緊跟其后。三大門戶網站在幾個月內相繼登陸納斯達克。這時的門戶,還在對各自模糊的定義中猶豫摸索。
2000年下半年,納斯達克不斷傳來股市下跌,幾只中國概念投紛紛跌破的消息,作為2000年中國本土門戶網站上市第一家,新浪(www.sina.com)的內憂外患可想而知。中國互聯網大市場,盡管有跑在最前面的為勝者之說,但領跑者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新浪網在截至2000年9月30日的2001財年第一季度的凈營收額合并總計720萬美元,較2000財年第一季度180萬美元的凈營收額增加了296%,在截至2000年9月30日的2001財年第一財季,新浪的廣告營收總額達到630萬美元,較2000財年第一財季90萬美元的廣告營收額成長了580%,到7月份止,新浪對外宣稱有現金1.3億美元。
新浪反復強調,“新浪從來不是ICP,新浪立志做”“全球最大的華人網上社區”。10月,新浪商城一周年慶,副總經理、主管電子商務的王志剛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浪全面轉向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從此成為新浪經營的核心方向。”新浪重新對自己進行了定位——“電子商務服務商”,并與8848等電子商務網站以示區別,扮演電子商務中介角色。
然而,在2000年,新浪對于自己的殺手锏還處于懵懂的階段。盡管“電子商務”的概念已經提出一年有余,但顯然新浪在這個領域還不太得要領。 新浪應該看到,真正引起讀者興趣的是“新聞”,“民間新聞媒體”新浪作為當時居于門戶網站第一的上市公司,雖然一方面受到股東贏利訴求的壓力,一方面又受到來自搜狐、網易、中華網,以至海外打過來的雅虎、TOM等網站的沖擊,新浪在付出了領跑的代價后同樣收獲了作為標準制訂者應得的回報,成長為一個龐然巨獸。當時,就有人稱之為中國實際上的最大的民間通訊社。
同新浪一樣,此時的搜狐,也在自我認知和尋找盈利點上掙扎。
2000年,搜狐繼1998年2月25日正式推出“搜索引擎”,1999年搜狐進行頻道和內容建設后,開始把主營目標投向社區和通訊類產品。隨著9月并購ChinaRen,搜狐的社區實力大大增強。
盡管股價在五美元以下徘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張朝陽依然對自己創造的品牌保持頑固的信心。僅有一面迎風招展的大旗是遠遠不夠的。搜狐需要向大家證明的是:一方面自己確實與別人不同,另一方面則是搜狐確實已經強大到根本不可能被別人遮蓋。雖然搜狐的股價一直低迷,但張朝陽堅信這是暫時的現象。
截止到200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搜狐的凈收入共計160萬美元,比上年同一季度的40萬美元增加了300%。與同年第二季度相比(截止到2000年6月30日),凈收入從130萬美元又上升了21%。每股凈虧損比上一季度減少4美分。雖然并未盈利,但是,根據對每個月消費支出和收入增長比例的測算,搜狐的收支平衡將在2003年看到希望。
與此同時,受上市后大環境的影響,搜狐在2000年也加快了其電子商務的步伐。2000年,在線廣告收入占搜狐所有凈收入的93%,電子商務占3%,它提前實現營收目標。除此之外,搜狐還首次實現了奧運會期間用手機發送短信息的無線服務的收入。而搜狐今后幾年的主要收入將依然來自廣告。
2000年新年伊始,搜狐與國內電子商務專業站點珠穆朗瑪8848網站,于1月17日下午對外正式宣布雙方達成合作聯盟——搜狐電子商務平臺迎來其首家電子商務網站8848,與此同時,“搜狐-8848購物廣場”正式開張。搜狐與8848的“新千年第一聯盟”,標志著中國互聯網業界第一個 “綜合門戶站點+專業電子商務網站”合作關系的建立,也意味著中國電子商務向大規模企業合作發展的方向邁出了先行的一步。到年底出臺了“互動商務中心”,中間搜狐每推出一項產品或服務,幾乎都要和傳統企業或垂直網站合作。
本次搜狐與8848達成的合作聯盟,率先為推進適合于國內互聯網發展實情的電子商務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有力的注腳。具體分析而言,搜狐與8848的合作,即“綜合性門戶網站+電子商務專業站點”模式,在當時可以說是中國電子商務具有現實意義并有效可行的發展策略。
隨著2000年下半年搜狐在納斯達克上市,在資本的壓力下,其業務開始了由虛漸實的轉變:奧運短信服務,收購ChinaRen,和鳳凰衛視聯手,與惠普結盟,跟三九集團合作,推出“互動商務中心”……但是當時卻還沒有一個對搜狐的發展產生真正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有消息稱,搜狐即將裁員,搜狐正逐步由“作秀”轉向務實已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新浪碰上寒潮,網易、搜狐上市時中國概念已退燒,他們都沒有在納斯達克上討到多少好處。對于被指沉溺于燒錢怪圈中的網易,對于自己的前途似乎表現得十分從容。
上市前的網易充滿了太多丁磊的個人色彩,甚至于可以說是他的熱情與網民的熱情互相呼應才有了網易的今天。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僅有熱情是不夠的,要拿實實在在的業績來說話。丁磊的不善經營的確不適合領導像網易這樣對未來充滿不確定的互聯網公司。于是有了三月底的辭職事件,新的CEO由黎景輝擔任。同時上任的還有首席運營官陳素貞、聯合首席技術官許良杰及兩位副總。引進職業經理人的網易正努力向一個標準的商業化公司調整。
上市后的網易,人們把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它在股市上的表現,而忽略了網站在運營策略和發展方向上所進行的努力。盡管網易在網絡界整體陷于低谷時表現出的勇氣著實令人欽佩,指責之聲卻遠遠蓋過了網易廣告所呼吁的“同參與、共分享”的互聯網精神。也許只有當網易找到清晰的贏利模式時,人們才會忘記網易此番不合時宜的燒錢運動。
和其他門戶網站一樣,網易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廣告。根據截止到2000年9月30目的第三季度財務報告,網易2000年第三季度營收總額為255萬美元,其中廣告收入便達221萬美元,占近87%的份額。上市后方始建立的網易商城還不成氣候,其電子商務營收總額僅33萬美元,但比上一季度的22萬美元還是增長了46.1%;看得出來,網易已經認識到自己原先在商務模式上的定位不明晰并試圖努力改變這一現狀。此外,盡管在納斯達克網易的股價風雨飄搖,但上市后募集的資金卻足以讓網易安心,丁磊就曾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表示,網易的帳戶中有美金近億元,足夠網易“燒”上5年之久。
網迷出身的丁磊一手打造出網易這一門戶品牌,理應更理解網民的生存需要。事實上也是如此,以社區聞名的網易在網民心目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網易最早開通的免費電郵,以及聊天室等等,都在聚攏人氣方面功不可沒。但是,同樣的問題在于,如此巨大的社區用戶數該怎樣轉化為能帶來運營收入的有效消費群,沉溺于社區的少男少女們何時才能成為消費主體。開辦商城是網易作出的嘗試。
電子商務之惑
到1999年下半年,各綜合性門戶網站紛紛提出進軍電子商務的發展策略,與此同時,新興的電子商務專門站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這大大小小的網站都在其自身對“電子商務”這一內涵理解的基礎上,開展多種業務,進行多種嘗試,在克服網上訂購、在線支付和產品配送等存在的實際困難方面,做出了有效的努力。
對于電子商務來說,2000年本該是個不錯的開始。然而,從阿里巴巴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在成長為未來的電子商務帝國之前,本土的電子商務尚需要一段磨練。
互聯網的冬天,是.com全線崩潰的時候。馬云當時說:“我熬也要熬過這個冬天,我爬也要爬過去,跪著也要活下來”。
2000年,電子商務仍處于初期的稚嫩、不成熟階段,在國內所反映出的發展瓶頸問題仍亟待分析和解決,但其方興未艾蒸蒸日上之勢已是互聯網行業不可逆轉的潮流。2000年7月,阿里巴巴榮登《福布斯》封面。當時,阿里巴巴在國外受到的關注與贊譽遠遠多于其在國內的影響。
總部設在香港的阿里巴巴正式啟動于1999年3月,已成為最被看好的國際貿易領域B2B網站之一。創立不久,同年6月30日出版的美國權威雜志《福布斯》將其評為全球最佳B2B站點之一,總裁馬云也當選《福布斯》封面人物。1999年10月,阿里巴巴與高盛(Goldman Sachs)、匯亞(Transpac)、新加坡政府轄下科技發展基金(SingaporeTDF)、瑞典INVESTOR AB和美國Fidelity等機構正式簽署投資協議,引入第一輪500萬美元風險投資。
2000年1月,日本互聯網投資公司軟銀投資2000萬美元與阿里巴巴結盟,孫正義出任阿里巴巴首席顧問。阿里巴巴與軟銀開始了多年的投資伙伴關系。
阿里巴巴從境外媒體那里贏得了更多的關注,而且在國內同樣得到了政府方面的支持。在浙江省提出發展以信息產業為核心的天堂硅谷計劃之時,作為一個從杭州走向世界的新經濟企業,阿里巴巴自然會得到來自政府的更多支持。同時,從單純的信息流轉向進一步的交易,阿里巴巴網站在為客戶提供更多技術支持與服務的同時,也將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收益。
在2000年這個寒冷的冬天,阿里巴巴獲得了來自軟銀的2000萬美元投資著實令人艷羨。然而,2000年,卻成為阿里巴巴發展歷程中最艱難的兩個時期之一。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本來打算進行全球擴張,但是當時整個互聯網的大勢不對。馬云和他的團隊很快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馬云決定“回到中國”,也就是收縮。
而另一邊,8848的C2C開始B2B的征程。不過8848的財運并沒有像它的名字那樣:8848赴美上市一波三折,王竣濤淡出權力中心以及年底前傳來的“拆分”消息,轉型之風裹攜企業人士變動之雨,8848這個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中國電子商務代言人角色的企業,在二十世紀的這個冬天,給互聯網世界留下了太多的懸念。
盡管一直在盈利的道路上不斷尋求,但8848給外界的印象更像媒體形容的那樣“攀登赤字高峰”。8848.net成立之初,打B2C的大旗。在2000年,“B2B網上通道”開通之前, B2C也仍是其主要業務。
8848并不愿意將自己的幾次大的業務調整稱之為轉型,而將它定義為“業務擴展”。由于在B2C領域建立的良好基礎,8848在B2B的出擊可稱得上大手筆。先是與國際電子商務巨頭Intel開展了B2B的全方位戰略合作,共同建設“電子分銷渠道(e-Distribution)”,通過此渠道以B2B方式全面分銷Intel的全系列產品。此外,還與Compaq、3com、帝盟、DELL、施樂等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還推出了新業務:e-Marketplace,網上商城。其模式正是已被許多電子商務企業采用的B2B電子交易市場模式。
2000年中,8848一直在不停擴張,似乎要成為電子商務領域無所不包的“巨無霸”。但是,這似乎并非明智舉動。憑借長期以來樹立起來的信譽和基礎,8848擁有許多電子商務企業所不具備的優勢,8848最重要的也許是學會如何把握自己。也許將B2C和B2B業務分開經營,目標會實現得更快一些。
未停止的商業嘗試
2000年,聯想股價急劇增長,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進入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成為香港旗艦型的高科技股,躋身全球十強最佳管理電腦廠商。就如同門戶網站的摸索和電子商務的擴張,2000年,無論是哪一類企業,只要有機會擴張,只要有可能膨脹,似乎任何領域的缺席都不能夠容忍。
2000年4月,聯想斥資一億港幣開通網絡門戶FM365。在網絡泡沫開始破裂的8月的一天,聯想逆勢出擊,上演了當時國內最大的一起網站兼并案,以3億元巨資(現金、股票和設備3537萬美元)收購財經網站贏時通40%的股份,成為贏時通單一最大股東。
12月13日,聯想出資5000萬元人民幣,以50%的股份與新東方合作建立新東方教育在線。再加上北大附網、國旅項目上的投入,有評論說,“聯想投在互聯網上的錢就像打開了龍頭的自來水。”
從起初“趕超新浪”,到聯想電腦“附件”,從鋪天蓋地的路牌廣告,到靜悄悄的堅守。正如方興東所說,FM365的戰略調整過程是傳統企業進軍互聯網的典型代表。
2000年,概念催生了機會,同時資本堆積出泡沫。大夢初醒后的中國互聯網,在徘徊中開始反思,試圖尋找一絲春天的生機。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而2001年,又是一個嶄新的世紀。
張醒生
1990年,張醒生加入愛立信公司,后來任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市場執行官兼執行副總裁。2003年4月,張醒生正式加盟亞信,出任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兼總裁。亞信為中國電信運營商提供IT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的軟件方案和服務涉及IP、VOIP、寬帶、無線、3G等等技術領域,包括業務支撐系統、電信增值應用系統以及電信級網絡解決方案等,亞信公司也成為中國領先的通信軟件和服務提供商。亞信的輝煌歷程見證著中國通信行業的信息化發展進程,曾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全球500家高速成長的企業之一。
2005年張醒生離開亞信,2個月后張醒生投身天使投資,先后投資了5家公司,并以董事長身份加盟盛禹銘集團。張醒生一路走來,可以說為中國信息化建設做出卓越貢獻。
陽光衛視
2000年8月8日,陽光衛視正式開播,是以全球華人精英階層及其家庭為服務對象的中文電視媒體。2001年9月新浪網和陽光文化宣布共同搭建中國最大的寬帶門戶及跨媒體平臺。
陽光衛視通過衛星、廣播信號覆蓋中國大陸、港澳臺、以及亞洲。在香港,通過香港有線電視網(i-Cable)覆蓋近百萬用戶:在中國大陸,通過國家廣電的鑫諾衛星擁有近數千萬高素質、高收入、高影響力的電視觀眾。陽光衛視,縱觀世界人文歷史、橫看當今人間風云,以投資理財、生活時尚、商旅天下、精品博覽、家居文化、藝術畫廊、留學指南服務于精英社會。并通過陽光衛視網站http://www.chinasuntv.com向全球華人提供信息與音、視頻服務。
陽光衛視將電視媒體恰如其分的融入互聯網,成為全球華人社會最具影響力的中文電視媒體之一。
用友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軟件產業就逐漸成為了國家基礎性和戰略性的先導產業。用友成立于1988年12月,那時,它還只是一個由兩個人、一臺電腦組成的“軟件服務工作室”。
以制定行業標準和產業標準為已任,是用友的成長之道。用友致力于把基于先進信息技術(包括通信技術)的最佳管理與業務實踐普及到客戶的管理與業務創新活動中,全面提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管理/ERP軟件、服務與解決方案。
20歲對于用友來說,是“少年老成”的年齡——用友的ERP/企業管理軟件,集團企業和行業解決方案,小型企業管理軟件及在線服務等產品業務線,覆蓋眾多行業領域,并成為亞太本土最大管理軟件提供商;20歲,又是一個青春年少的年齡,意味著用友在朝全球前三大管理軟件供應商奮斗的路上走得更好。
國美
國美電器集團成立于1987年1月1日,它的崛起,是中國流通企業的一個神話。目前,國美電器集團在全國280多個城市擁有直營門店1200多家,旗下擁有國美、永樂、大中等全國性和區域性家電零售品牌,年銷售能力1000億元。
這條大鱷并沒有止步于河灣之中。2004年,國美開始了全方位發展電子商務。針對互聯網市場的特點,國美從產品策略,價格政策,宣傳支持,平臺建設等各個方面給予電子商務業務發展支持,進而將家電產品快速、低成本、高效率地推向市場。這一年,國美創下5天網上銷售額達560萬元的紀錄。
2008年開始,國美將電子商務業務獨立成一級部門,意欲在B2C市場展開決戰。國美集團副總裁何陽青明確表示,三年后,國美要在B2C市場實現年銷售額數十億人民幣,成為國美集團并行于家電、通信等業務的新盈利點。
羊東
現為中國軟銀賽富投資基金合伙人的羊東,199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1997年獲美國南加州大學財務會計學的碩士學位,特許財經分析師(CFA)。他于2000年3月加入軟銀中國創業投資公司并任董事:2001年10月成為軟銀賽富投資基金創始成員之一,負責中國地區的投資,至今仍為基金合伙人。
羊東是國內最早從事電信與互聯網投資的人士之一,投資領域相當廣泛:互聯網領域的博客中國和58分類信息:傳媒領域的龍帆傳媒和太麥音樂:B2C領域的凡客誠品;B2B領域的銘萬信息;教育領域的華育教育,電信領域的摩比天線和中興軟創。他投資的完美時空公司已在美國成功上市,并創造了高額回報。此外,羊東還是國內第一家人民幣基金賽富中國成長人民幣基金總經理。
珍愛網
珍愛網(zhenai.com),中國最早最大的紅娘網站。前身叫“中國交友中心”,1998年由一深圳女孩開辦,原是免費交友網站,2005年被連續創業人李松收購后改造成付費紅娘網站并更名為珍愛網,收購后三年來注冊會員數從一百萬猛增到一千萬以上,目前每天新增會員三萬。珍愛網的月收入已超出其主要3家競爭對手月收入的總和。
其獨創的“網絡征選+電話紅娘”的模式,針對單身白領社交圈小而時間珍稀的特點,“網絡征選”讓會員在網站海量的數據庫中選擇約會候選人,“電話紅娘”以一對一匹配服務促成會員和她中意的人選約會,從而省時又高效。
宜搜
深圳市宜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無線搜索服務提供商,擁有當今最先進的無線數據應用技術和強大的智能搜索系統。到目前為止宜搜已自主開發了包含附著技術實力的網頁搜索等11個產品并仍在不斷地優化產品品質、完善無線搜索引擎技術。
宜搜總部設在深圳,在北京建有研發中心,專門根據用戶的行為需求提供高品質的搜索服務。目前,已有上千家中小企業或商家正在應用宜搜進行無線搜索推廣,并取得了顯著的營銷推廣效果。
宜搜科技在各項評比中屢獲殊榮,2007年,在權威投資評估機構ChinaVenture公司主辦的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50強評選中榮登第二,并在同年sP論壇獨AWAP站點評選中被評選為TOP10,同時獲得深圳市政府授予的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宜搜科技為中國的互聯網服務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不失為中國無線互聯網中自主創新的典范。
MSN China
2005年5月,微軟宣布和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MSN中文網站正式發布,實現了門戶網站與即時通訊工具的無縫融合。并與九大中國本地企業達成合作伙伴關系,開通了資訊、社區、財經、數碼、拍賣、汽車、游戲、手機圖鈴下載、英語學習等九個頻道。通過MSN Mes senger即時通訊標簽服務,用戶即可方便快捷地進入MSN社區、購物、圖鈴下載、汽車等頻道。
MSN使用戶與其關心的人及信息緊密相連——無論是基于手機、PDA等移動智能終端,又或是應用PC、家庭媒體中心及其它信息家電,都可以完成全天候、全方位的互動與溝通。
MSN中文網目前每月獨立訪問用戶數量超過5000萬, windows LiveMessenger的活躍用戶達到1500萬。2008年6月,微軟MsN提出“知人·有信MSN”的品牌主張,進一步深入闡述真實、可信,構建用戶成功人脈圈的獨特品牌特質。
劉曉松
劉曉松自2000年5月創立A8電媒音樂控股有限公司以來,一直擔任公司CEO、主席以及執行董事。他1984年以電氣工程學士畢業于湖南大學,后又攻讀過工程學和計算機視覺專業。劉曉松在技術、傳媒及電信行業的工作經驗已超過15年的積累,曾經是騰訊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知名的天使投資人,現任深圳市天使投資人俱樂部副主席,并在新浪2007年舉辦的調查評選中獲選為“中國最活躍的十大天使投資人”之一。
劉曉松的A8音樂是一家領先的、整合的數字音樂公司,它通過UGC原創音樂互動平臺www.a8.com及國際國內唱片公司的授權獲取音樂內容,并利用互聯網、無線網絡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推廣和銷售。A8音樂已于今年6月12日在香港主板上市,并創造128倍超額認購的奇跡。
卓望科技
成立于新世紀之初的卓望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無線數據業務、系統以及相關應用的研究、開發、實施、推廣和運營的專業公司。作為中國無線數據業務最早的倡導者和開拓者,卓望科技成立以來即幫助中國移動創立了“移動夢網”業務品牌及門戶體系,推動了“移動夢網”價值鏈的繁榮和規范。目前,“移動夢網”迅速擴張成為上百億產值的極具潛力的產業鏈,在業內產生了巨大影響并吸引了數目眾多的業務提供商。
為支撐移動夢網業務的運行,卓望開發了移動信息業務中心(MIsc)、“WAP Portal”等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伴隨著業務的迅猛發展,卓望成為首個為電信運營商提供單一業務平臺覆蓋中央和全國各省的軟件及系統集成商,并成長為具備超大型電信軟件研發、集成、維護、運營和技術支持能力的高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