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
你們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你們的親人就是我們的親人,你們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你們幸福生活是對死者最好的安慰。
——溫家寶對災民講這些話時,聲音已顯沙啞
賑災捐助:我們用行動踐行公民精神
北緯31度,東經103.4度。8.0級汶川。讓一切浮泛遠離生命冰冷之地,一切虛飾止步于死難慘痛的現場。汶川,你一定要痛哭,痛哭,證明生命還頑強抗爭;一定要挺住,以挺住的方式獲得拯救。請一定相信,再大的災難,有我們共同面對。因為從5月12日那一刻起,我們每個人都是災民,在一場共同的災難中相互取暖,在倒塌與掩埋里共執生之信念。
當災難已經不可回避,那么救援與善后,就是我們唯一能夠休戚與共的方式。難以計數的單位和個人,雖然無法替被掩埋者抬走一塊瓦礫,未能幫號哭的母親找回她失散的孩子,未能給驚恐未定的幸存者送上一杯熱茶,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或捐一點款,或捐一件衣物,或獻上200CC的血。災難當頭,我們以這樣的方式手掬一捧燭光、一瓣心香,為深陷黑暗的生命照亮,為仍在等待營救的同胞祈福。
以祈禱,與心跳,于血脈。這是我們與災區人民同在的方式,更表達著一種行動著的信心。一個流淚的民族必然充滿悲憫與堅強,但一個迅速開始行動的民族則永不沉淪。
——《新京報》社論
災難是我們人類共同的敵人
災難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對世界的開放,看到世界與中國本應同舟共濟。今夜,我們都是汶川人,都是四川人,都是中國人,都身居世界一角,處子人類之中,而且在大自然而前有著相同的苦難。:
無論山嶺與河流,還是國界與洲界,都不能分割人類對幸福的感受,對苦難的銘記。地震會摧毀房屋、夷平家園,但是在災難發生的那一刻,它也拆掉世人心中的樊籬,讓每個人開始抽身于日常的忙碌與紛爭,重新直面生命的脆弱,思考生活的真義。
一切苦難都是全人類的苦難,都需要全世界銘記。正如哲人所說,苦難與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這大學是否有價值,關鍵在于我們從中學到什么。盡管不能避免災難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災難的態度。
——社會學者熊培云
幾乎被埋母親的懷里都能救出活的孩子
一個四川的朋友去過救災現場,據他說從倒塌廢墟救出的許多母親都用身體給孩子支撐出生命的空間,雖然她們的姿勢各不相同,可災難發生的一剎那她們本能地把自己的生命當成了孩子的屏障。他看見的是大人都死了,而孩子卻安然無恙。被感動的救援人員都流著淚在挖……
——一位地震現場親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