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完成父親的心愿,2007年11月17日,我走上李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的崗位。
我父親生前先后籌資100余萬元,重建李家莊村學校。建校期間,他不幸患上了癌癥,可他堅持一邊化療,一邊建校,硬是咬著牙關蓋起一座新教學樓。父親因患癌癥醫治無效,離開了工作近10年的村支書崗位,走完了他年僅53歲的人生。

父親在北京化療治病期間,對我吐露了自己的心聲,建校期間村里欠下巨額外債,希望我能夠接起這副重擔,完成他未了的心愿。面對父親的目光,想著鄉親們渴求的眼神,我流下了熱淚,態度堅決地說:“李家莊的這些遺留問題我一定來解決,一定解決好,請你放心,安心治病吧。”
當時我在一家私營企業做供銷工作,事業蒸蒸日上,妻子根本不同意我回村工作,她對我說:“好好做生意賺錢吧,回村上做的都是得罪人多、討好人少的事!”李家莊村是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現在這個局面,自己也實在痛心。我毅然做出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擇,并反復做妻子的思想工作,終于取得了她的理解和支持。
我村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位于潞城市西北部,全村158戶、666口人,耕地面積900畝,村里沒有任何企業,集體經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我上任后,就和班子成員進家入戶,征求意見。面對村里一直以來臟、亂、差的現象,我召開兩委班子會、黨員群眾代表大會,大家一致認為,先以道路硬化、街道整治入手。
農村的許多事,說起來容易,干起來難,光修路工程就涉及到10余戶的窯洞需要拆遷,有的村民有情緒,我就深入農戶家中耐心做思想工作。沒資金,我就瞞著妻子自己墊資扛大頭。在我的影響下,村民們每戶捐款1 200元,硬是湊足了工程用款。2008年3月,村里的主街道硬化和戶戶通水泥路工程正式動工。
為保證工程質量,我和村兩委干部身不離工地,24小時值班嚴把質量關,群眾對我說:“你白天忙工作,黑夜又值班,可千萬別累倒,李家莊村民還指望著你過好日子呢!”面對村民信任的目光,我鼻子一酸,動情地說:“請父老鄉親們放心,我一定不讓大家失望。”眼下15 000平方米的村主街道硬化、戶戶通水泥工程已順利竣工。為了村主街道長久保潔,村民還積極承擔保潔工作,主動維護公共環境衛生。
村上的新教學樓蓋起來了,教學設備卻很破舊,孩子們的課桌椅“缺胳膊少腿”,連課外活動的場所也沒有。我心里明白,這些問題不解決,學校的教學質量難保證,連老師也難以留住。于是,我拿出自己的大量積蓄為學校更換桌椅板凳,添置教學設備,不斷改善教學環境。
為了擴大村小學的規模、規范辦學,有效解決周邊外來務工人員孩子入學難問題,我主動到縣教育局、店上聯校,與有關負責人聯系,積極籌建我村寄宿制學校。我經常給村民們說:“咱村雖然不太富裕,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啊!咱將省下的錢花在孩子們身上,值!”
作為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加強對農村黨員、群眾的教育培養是我心中的又一件頭等大事。農村要發展,面貌要改變,沒有高素質的干部群眾隊伍是不行的。我帶頭堅持學習,組織黨員學習黨的知識,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還采取多種形式對群眾進行法制觀念和文明意識教育,開展文明村、文明戶創建活動。一年來,全村沒有發生刑事、治安案件和信訪案件,全村呈現出鄰里和睦、團結友愛、村風文明的喜人景象。
現在走進店上鎮李家莊村,一幅現代化新農村的景象便展現在眼前,村內村外街道整齊全部硬化,道路兩旁樓房林立,綠樹成蔭,新教室里不時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和歡快的歌聲。提起這些變化,我村廣大群眾都說多虧有了我這樣的好干部。我心里一直有一個不可動搖的信念: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要完成父親的未竟心愿,讓李家莊的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李枝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