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農村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村經營體制的改革,以及地方政府對農業生產重視程度的下滑,鄉鎮級的農技推廣人員走進了供求錯位、無所適從、學非所用、難以發揮功能的尷尬局面,絕大部分農技工作人員或自己找門路改換門庭,或被調任其他種類的工作,致使當前在一線從事農技推廣的工作人員數量接近于零,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和農技推廣工作已名存實亡,這與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廣大農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要求生產了極大的矛盾。本文結合筆者在基層工作的實際體驗,就目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措施提幾點看法,供有關部門和同行參考。
鄉鎮農技推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鄉鎮農技推廣體系有破無立原有的業務垂直管理體系變為鄉鎮 政府管轄,基層推廣機構的人、財、物、權俱歸鄉鎮政府,業務經費無來源,使原有的農技推廣線路中斷,縣、鄉、村三級農技推廣網絡已幾乎不復存在。
鄉鎮農業科技人員學非所用由于管轄權的變更,基層農技人員必須服從服務于當地政府的中心工作,被安排從事一些計劃生育、糾紛處理、村莊治理等行政工作,專業特長無法發揮。
公益性農技推廣缺乏資金來源常規的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無計劃、無人員、無措施,因缺乏最低資金的保障,已無法開展正常的工作。
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知識老化因目前大多數農技推廣人員在從事有償服務,以此解決工資、待遇等問題,專業知識荒廢、老化,新的知識無法獲取,同時,因缺乏經費支撐,對農村技術員也無法開展業務培訓,即使開展業務培訓也多流于形式,因此鄉鎮農技人員很難尋找知識更新的機會,自然難以勝任新形勢下的農技推廣工作。
農業科技及信息供求 農民急需農技人員下田入戶,進行科技指導,急求科技信息,但農技推廣人員學非所用,無知識更新機會、農技推廣平臺和必要的工作條件。這種錯位,又導致了科技信息滯后,難以使真正的新技術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以上問題的存在已嚴重阻礙了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并且會越來越嚴重地阻礙農村經濟的快速穩步發展。
對策建議
改革業務歸口管理體系 改農技推廣人員由當地鄉鎮政府管理為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垂直管理,使農業科技人員形成不受外界干擾的農技推廣合力。
盡快建立、完善適應當前新形勢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可試行縣(市)、鄉(鎮)、村單項協會的形式,或以龍頭企業為拉動的基地帶農戶方式,并輔以相配套的科技推廣網絡。
建立定期規范的培訓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使培訓資金、人員到位,使每項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都能得到有效的支撐和保證。
改善農技推廣人員的工作條件 建立縣(市)、鄉(鎮)、村三級農業科技信息網絡,使農技推廣達到快捷高效。
保證農業科技推廣的資金來源可以成立民辦公助形式的基金會,由財政撥出部分專款和從受益單位的效益部分留成,可以單列項目由協會籌措,最好是由財政專項資金扶持。
搞好鄉鎮農技推廣工作,是一項牽扯面廣、工作量大、限制因素較多而造福于千百萬農民的系統工程,必須經有關單位協調,齊心協力,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共同開創鄉鎮農技推廣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