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媒體報道,人到中年如果有大肚腩,患癡呆癥的危險要比正常體態的人高出兩倍。此項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的《神經學》雜志上發表。
癡呆癥是由病程緩慢的進行性大腦疾病所致的綜合征,其特征是患者大腦的多種高級皮層功能會發生紊亂。該病可影響人的記憶、思維、定向、理解、計算、判斷、言語和學習能力等。
這項研究首次將人體超重與癡呆癥聯系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體重正常的人,若腹部脂肪過多也會增加患癡呆癥的危險。該報告指出,研究人員在芝加哥北部對6583名40~45歲成年人的腹部脂肪進行了測量,36年以后發現,其中有16%的人患上了癡呆癥。
報告還稱,與體重和腹部脂肪水平都正常的人相比,那些超重卻沒有大肚腩的人患癡呆癥的風險增加了80%;超重且有大肚腩的人,這一風險上升到230%;而有大肚腩的肥胖癥患者患癡呆癥的風險增加到了360%。專家指出,中年人腹部的脂肪水平,顯然已成為其能否患癡呆癥的重要預測指標。
研究人員認為,腹部肥胖與癡呆之所以有必然的聯系,這可能是因為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會增加人們患癡呆癥的危險,同時也造成了大肚腩的出現。根據尸體解剖結果證實,與老年性癡呆有關的大腦病變可能開始于人的青年或中年期。其他的調查結果也表明,老年時腹部肥胖與嚴重的大腦萎縮有聯系。這暗示腹部肥胖對大腦的損害可能在人們出現癡呆跡象以前很久就發生了。
近記憶缺損常常是癡呆癥患者最早的臨床表現。但該類患者對此有自知之明,并力求對此加以掩飾與彌補。他們往往會不厭其煩地用書面記錄或托人提醒那些易忘的事,以減少或避免由于記憶缺陷而給工作、社會和生活等方面帶來的不良影響。然而,患者一旦進入智能的全面衰退期后便會出現嚴重的癡呆癥狀,如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失去語言對答能力等。有的患者甚至連自己的配偶、子女也不認得,對時間和地點的定向力更是幾乎完全喪失,經常會發生出門走失的情況。該病患者通常都會死于感染、內臟疾病或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