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發現,人在空腹時大腦中防止粗心和沖動行為的化學物質水平會大大降低,從而易使人的沖動情緒勝過理智,做出糟糕的決定。這一研究報告刊登在最新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數十名志愿者進行了觀察試驗。這些志愿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了一項叫做“不公平對待”的游戲。這個游戲的內容是:研究人員將一筆錢同時分給兩個志愿者,其中一個志愿者在得到研究人員的暗示后,提出自己要多得一些錢,而讓另一個志愿者少得一些錢。此時,另一個志愿者若接受這個提議,兩個人都將會有所收益;若拒絕這個提議,兩個人就都會空手而歸。在感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受試者中,有約33%的人十分憤怒,寧愿分文不要也不接受不公正的提議。而在這些有沖動行為的受試者中,有80%的人在做決定之前沒有吃飯,其體內血清素(一種神經傳遞素)的水平也較低。而當這些受試者吃過飯之后,都認為自己當初所做的決定過于草率。
研究人員經分析后認為,人體內的血清素可以抑制攻擊性的社交行為,在人們的社交決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們在進食后,其體內血清素的水平會大幅度地上升,在空腹時則會下降。血清素水平的上下浮動會影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決策。臨床研究發現,血清素的重要來源是色氨酸,而含有色氨酸較多的食物有紅肉、奶制品、堅果、瓜子、香蕉、魚、貝類以及大豆制品等。
科學家們建議,人們在做出重要決定前,最好先吃些食物,然后休息半個小時。這樣會使人體內血清素的水平上升,避免沖動、草率等不良情緒的出現,從而會使所做的決策更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