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善的市場經濟”代表美國已經陷入混亂,布什政府拋出的7000億美元金融救助計劃因遭到國會的狙擊而無法實施,但大洋彼岸的中國政府拋出的“股市拯救計劃”卻已開花結果——9月18日,中央匯金增持三大銀行、單邊征收印花稅、鼓勵央企回購股份三大政策出臺,第二天滬深兩市個股紛紛漲停,上證指數創下7年來最大單日漲幅,接下來的一周也基本延續了上揚走勢。
雖然中國政府的救市之舉經常會招致“政策市”的批評,但這次的政策信號無疑給幾近絕望的股民打了一劑強心針,信心在眼下的中國股市正是最稀缺的資源之一。不過,考慮到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基本面面臨著發展放緩甚至衰退的威脅,三大政策及其后可能的救市措施能否將A股市場帶離大底,還有待觀察。
正方:3000點可期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認為救市措施對于股市信心的提振顯而易見,市場有可能走出一波階段性的行情,2400點甚至3000點也是可能到達的。股指上揚、交易量活躍已經部分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希望由此恢復歷史高位則不現實。在郭看來,只救市不治市不是長久之道。股市的長遠走向有賴于政府是否能推出平準基金,并解決大小非問題。
北京大學教授曹鳳岐所持意見相同,但他指出,匯金公司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三大銀行股票以及國資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這兩項措施本身的作用就類似于平準基金入市。而印花稅的單邊征收則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又能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有利于市場穩定,從兩方面看來都是長期利好。
在具體操作層面,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巖石指出,抄底的首選應該是那些在困難時期承受了最多“政策性虧損”的央企——它們過于巨大,所以不可能在股災中倒閉,而到了繁榮時期,政府則會對其進行補償,中石油、中石化和國航等便是其中的典型。
反方:散戶的陷阱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對于救市措施能夠起到的實質性作用表示懷疑。三項救市措施中,最重要的無疑是匯金增持三大銀行的股份,但迄今為止仍未有現實資金流入市場,增持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完成,對于股市的影響相當重要。
“中國的股市向來喜歡賣概念,”謝國忠表示。當一個概念不再新鮮了之后,就需要創造出另一個新概念,否則股民也不會接受,這次也是如此。“更可能的情況是,基金和機構在上輪大跌中還有部分資金在股市中,剛好趁這個機會炒作一把,然后拉高出貨。”如果這樣,最終承受損失的仍是中小股民。
“如果說股市能夠出現根本性轉折,就必須承認現在已經超跌了,但這是不正確的。”即使下跌到2000點,A股市場的市盈率仍然有17、18倍,市凈率也超過海外,更何況如今正是蕭條時期。下跌都沒有完成,怎么會觸底反彈?
“買白菜的時候,從一塊錢漲到六塊,然后跌回兩塊,大家都會說還是太貴了;但是買股票的時候,就有人說已經超跌反彈。終究還是一群人騙另一群人。”